第950章 無奈縱形骸(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這關鍵時刻,韓熙載堅定地扛起“主和派”大旗,說郭威雖然新立,但深受中原軍民愛戴,我們此時若採取敵對態度,無異於以卵擊石。
與廟號之爭一樣,韓熙載實事求是,沒有因對“四凶五鬼”的厭惡而故意唱反調,也不是因替主子擋槍而強出頭。與中原和解確實符合南唐現階段的利益。
就像評議徐知誥廟號、議論改元一樣,在幫李璟擋槍之後,韓熙載又因忠正直言得罪了李璟。
這是幾年後的“三徵淮南”,李璟派皇弟李景達率軍禦敵,並讓陳覺當監軍。前文說過,李璟對李景達、李景遂等皇弟非常忌憚,所以才特意讓自己養的惡犬——“四凶五鬼”核心人物陳覺充當李景達的監軍。
滿朝文武都深諳其中的潛規則,心照不宣,均保持了沉默,唯獨一人跳出來大聲反對,“皇弟還要什麼監軍!”
沒錯,此人就是口直心快的鐵憨憨——韓熙載。
李璟再次被噁心到了,給了他一個深深的白眼,心說孺子真不可教也!
戰爭中,主戰派的“四凶五鬼”集團佔據主導,而韓熙載等主和派成為非主流,又因其不肯迎合李璟,故而再次被排除在核心權力圈之外。
戰爭結束後,李璟鬱悶而終,隨後便進入到後主李煜時期。
李煜是非常敬重韓熙載這位三朝元老的,因此將他提拔為吏部侍郎、監修國史。這個任命同樣蘊含著政治考量,因為吏部就相當於今天的組織部,負責官員的考核、升遷等工作,主導官僚體系的運作,李煜要清算“四凶五鬼”集團,把韓熙載放在這個決定官員升降去留的關鍵位置上,政治用意不言而喻。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徐知誥、李璟費盡心機地呵護韓熙載,圖什麼?李煜:關門,放韓熙載!
韓熙載讓徐知誥頭方,讓李璟頭方,豈能饒了李煜?祖孫三人,誰也別想跑。
前文有云,李煜上臺後就推進經濟改革,比如鑄大錢、鑄鐵錢等貨幣措施,韓熙載與宰相嚴續在這個問題上爆發了激烈爭吵,韓熙載情緒激動,竟然當著李煜的面高聲叫嚷,頗為失禮。
李煜很生氣,有理不在聲高,你倆都是國家高階官員、文化人,不是流氓無賴!韓熙載因失禮被貶為秘書監,以示懲戒。
李煜也傳承了父祖兩代人的政治智慧,很快就將韓熙載重新提拔,升任兵部尚書、充勤政殿學士承旨,照樣是天子的心腹近臣,然而……韓熙載還是那個韓熙載。
李煜迎娶緋聞女友小周後的時候,韓熙載帶頭“作詩諷之”,得罪了李煜;
一次遊獵歸來,李煜忽然來了興致,視察了國家監獄,並親自複核在押的囚犯,看看有無冤假錯案。群臣紛紛點贊,說李煜推進了法制程序,唯獨韓熙載連續上了好幾道奏章,引經據典,說天子不能踏足監獄這種地方,對李煜提出了嚴厲批評,並且堅決要對李煜進行罰款,罰李煜拿出三百萬私房錢充公。
宋初,韓熙載撰寫了五卷,獻給李煜,李煜“手詔慰納”,然後拜其為中書侍郎、充光政殿學士承旨。
這是韓熙載生前的最高官職,但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中書侍郎”的頭銜上,因為它有個通俗的叫法——宰相。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那個看似不起眼的“光政殿學士承旨”上,這才是點睛之筆。
“某某殿學士”,典型的位卑權重,即小官管大官,是天子近臣。李煜尤其將光政殿學士視為心腹,李煜規定光政殿學士們要輪班在宮中值夜班,然後他就經常半夜裡“查崗”,並與當班學士徹夜密談。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南唐的很多國家大事其實就是在李煜夜班查崗的時候秘密商定的。“宰相”往往都是空架子,只有“某某殿學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人物,才是能左右國家大政方針的那個人。現在,韓熙載就是了。
那麼韓熙載可以施展他的抱負了嗎?呵呵,想多了。
開寶二年,韓熙載臥疾,給李煜上表稱自己“無橫草之功,有滔天之過”,臣就要解脫了,再見。
次年,韓熙載病逝,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