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二安之叛3(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聽婁敬之忠言,開戰後,劉邦果然遭遇了著名的“白登山之圍”,這位御駕親征的大漢天子,險些就君王死社稷了。
事後,劉邦重賞婁敬,並在隨後採納了婁敬提出的和親建議。
很含蓄,桑維翰把誤國的安重榮和朝中的“主戰派”比作樊噲,而把自己和“親遼派”、“主和派”比作婁敬。
需要說明的是,大言不慚的樊噲只是魯莽口嗨,動機還算純正,與別有用心的安重榮有著本質區別。
道德綁架、道德裹挾,去實現他不可告人的秘密。任何時候都要警惕這些打著高尚旗號做齷齪勾當的人。有時候,他們走上街頭,打扮成愛國青年,煽動非法集會;有時候,他們則手搖摺扇,高談闊論,宣揚夾帶私貨的普世價值,灌輸歷史虛無主義,毒害民族的未來。
作為“親遼派”的核心人物,桑維翰自己也備受輿論的譴責,被罵做“漢奸宰相”。在這篇上疏中,桑維翰闡明瞭對遼開戰的條件:
“國有九年之積,兵有十倍之強。主無內憂,民有餘力。”
——這是基本的戰爭準備,內部因素,即“知己”;
“觀彼之變,待彼之衰。”
——這是戰爭開啟的外部因素(契丹),即“知彼”;
“用己之長,攻彼之短。”
——在知己知彼後,還要會使巧力,不要用蠻力;
“舉無不克,動必成功。”
——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真正翻身。
在文章最後,桑維翰給石敬瑭指了一條明路:駕幸魏州。
如同當初駕幸汴州是針對魏州一樣,這次駕幸魏州也是針對鎮州。
石敬瑭覽表大喜,回覆桑維翰說自己茅塞頓開。由於是密奏,所以石敬瑭不能公開褒獎。
石敬瑭下令於8月(次月)巡幸魏州,果如上次幸汴州一樣,石敬瑭高調地宣佈“沿途供頓”,讓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儀式規定,講究排場,同時嚴格限制官員們對百姓的盤剝,不得以此為名搞攤派。
8月1日,石敬瑭任命皇子石重貴為汴州留守,任命杜重威為侍衛親軍總司令(接替劉知遠)、充護駕隨營指揮官,讓文武百官先行一步,移駕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