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再分魏博(第1/2頁)
章節報錯
範延光魏州叛亂,楊光遠掛帥出征。範延光首戰失利,隨後龜縮魏州,閉城不出,堅守一年有餘,楊光遠久戰無功,且最終也是透過政治誘降的方式,使得範延光繳械,讓楊光遠這位征討總司令很沒有面子。
魏州無功,其二恨也。
有此兩恨,又有金錢美女的誘惑,楊光遠豈能饒了範延光?
楊光遠上奏道:“範延光乃是反覆無常的小人,豈能放虎歸山?今若縱他遠去,他要麼會北出塞外,要麼會南下入淮,應早日剷除。”
石敬瑭不允許。
於是楊光遠退而求其次,說不殺也行,那就應該把他控制在汴州或洛陽,而不能散居外地。
只要不殺他就行,石敬瑭同意了。於是就讓範延光遷居洛陽。
當時楊光遠遙兼河陽節度使,他的兒子楊承貴暫代州府事。楊光遠指示兒子楊承貴想想辦法,幹他一炮。
楊承貴心領神會,立刻帶兵包圍了範延光的宅第,逼他自殺。
範延光手舉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哀嚎道:“當今天子賞賜我不死鐵券,對太陽發誓,永遠不殺我,你們父子怎麼可以這樣?”
楊承貴低頭沉吟片刻,“好吧,那皇上讓你遷居洛陽,你要聽話,趕緊捲鋪蓋走人。”
“請寬限我幾天時日,收拾打點。”
“少廢話,明天一早,上路。”
次日天剛亮,楊承貴就再度帶兵包圍了範延光宅第,強行將其帶走,行至浮橋之上,命幾名壯士將範延光推入河中淹死。
“你不體面,我幫你體面。”
事後,楊光遠父子奏報:“範延光在搬家途中,投水自盡。”
不用調查,石敬瑭也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同樣是選擇了姑息隱忍,沒有責備楊光遠父子,卻也為範延光無比嘆息,曾經與自己一起叱吒風雲的政壇老前輩、江湖大佬、實力派四大天王、末帝三巨頭,最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石敬瑭難免兔死狐悲,下詔給範延光同志追贈太師,輟朝兩日,以示哀悼。
水運軍使曹千,在繆家灘附近打撈到了範延光的遺體。石敬瑭下令准許歸葬相州老家。
據說在下葬當天,棺槨剛剛入土,墓室忽然無故坍塌,砸壞了範延光的棺槨,“頭顱皆碎”。最終還是沒能保留全屍。
後人評價他時,無不為之感到惋惜。說他曾經是個禮賢下士、彬彬有禮的雅士,實力圈粉無數,“甚獲當時之譽”。但他也有兩個汙點,一個是在討伐定州王都之時,他的部將梁漢瑭繳獲了王都的胯下寶馬,範延光陷害梁漢瑭而取之;另一個則是謀害秘瓊而取其財貨姬妾。
晚節不保,發動魏州叛亂。後人對此並不深加苛責,畢竟石敬瑭也是“懼而謀叛”,只不過石敬瑭成功了,範延光失敗了而已,成王敗寇,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