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周革漢命2(第2/2頁)
章節報錯
馮道趕緊謝恩,馬不停蹄地逃離虎口。在回汴州的路上,馮道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候所作的一首詩,竟然與今天的情形冥冥對應,不禁吟詠起來: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終聞海嶽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不知馮道是暗自慶幸自己的虎口脫險,還是對蒙塵天子的黯然神傷,亦或是對自己充當魚餌的自嘲。天下社稷歸了明主,馮道也在狼虎叢中全身而退,那劉贇呢?
劉贇的話句句誅心,我本來在徐州逍遙快活,只因輕信了你,才落到這個險境,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政壇老前輩,侍奉過好幾個朝代、好幾個君王的老宰相,捫心自問,您就不虧心嗎?
劉贇做事優柔寡斷,被郭威玩弄於股掌,最終命喪宋州。但他的宅心仁厚是不可否認的,在明智自己被馮道欺騙、出賣,性命即將不保時,也沒有殺害馮道,依舊很大度地讓他安全離開。
他也許不是一個好政客,但他一定是一個好人。
馮道走後,郭崇威立刻將劉贇的親信董裔等人誅殺。衛隊沒有了,謀士沒有了,劉贇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距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
12月26日,李太后釋出誥令,宣佈將劉贇廢為湘陰公。次日(27日),宣佈郭威監國攝政。
不出一個月,明年(951)正月十六,郭威派人將軟禁中的劉贇毒死。而執行暗殺任務的,是李太后的弟弟——李洪義。
李洪義原為澶州節度使,接到劉承祐的密詔,讓他先殺王殷,再殺郭威、王峻。李洪義果斷向王殷洩密,出賣劉承祐,此時,他又奉郭威密旨,將劉贇鴆殺。
郭威為什麼不派自己的嫡系親信,而是派原“舅族”成員的李洪義呢?
原因之一,劉贇被軟禁在宋州,而當時的宋州節度使就是李洪義,就近取材;
原因之二,讓李洪義拿劉贇納投名狀。考驗他對郭威集團的忠誠度。
原因之三,正因他是李太后的親弟弟,是前朝國舅爺,是大漢的皇親國戚,所以由他來處決劉贇,則代表大漢王朝已經被徹底拋棄,這是一個強烈的政治訊號。而如果由郭威的嫡系親信去做,就讓郭威坐實了“謀朝篡位”的罵名。
郭威把李洪義從澶州移鎮到宋州,就是為了這件事做鋪墊。
2.2許州劉信
劉信是劉知遠的堂弟,先遙領滑州節度使,後移為許州節度使。直到劉知遠病重,才放他歸鎮。
其實不是放他歸鎮,而是驅逐,擔心這位皇弟趁亂搞事情。當然,讓他離京赴鎮未必是劉知遠的真實意圖,因為劉知遠當時生命垂危,目不識人、口不能言,氣若游絲,奄奄一息。下令讓他赴鎮的是託孤重臣們的意見,史弘肇、楊邠等人假借劉知遠的名義,以確保幼主劉承祐的順利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