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後漢擇嗣(第2/2頁)
章節報錯
11月23日,郭威把許諾的“合法搶劫十天”壓縮成一天,至傍晚時分,汴州城已經恢復了秩序。
24日,郭威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明德門,向李太后叩頭請安,同時奏請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后早日指定新君!”
李太后降下懿旨,說郭允明謀逆弒君,朝廷確實應該議定新君。
在這篇誥令中,李太后為血腥政變做了官方定義,為遇害的史弘肇等人平反,並強烈譴責了犯罪兇手。
“不謂凶豎連謀,群小得志,密藏鋒刃,竊發殿庭,已殺害其忠良,方奏聞於少主……又潛差使臣,矯詔宣命,謀害樞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等……”
這是李太后對此次政變全過程的官方報道:我跟皇帝不知道此事,都是這幫奸邪小人私下密謀的,先斬後奏,我和皇帝完全矇在鼓裡……
對於劉承祐之死,太后亦有解釋:
“逆黨皇城使李業……郭允明等,脅君於大內,出戰於近郊,及至力窮,遂行弒逆,冤憤之極,今古未聞。”
劉承祐出戰冒犯將軍虎威,也是被這幫人脅迫,眼見事情敗落,這幫人又把皇上撕票了,太壞了。
顯然,這種解釋與事實的真相相去甚遠,與其說是新聞報道,倒不如說是政治宣傳。
隨後,李太后提名了新皇上的候選人名單:河東節度使劉崇、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劉信,此二人是先帝劉知遠的弟弟;徐州武寧軍節度使劉贇、開封府尹劉承勳,此二人是先帝的兒子。
兩位皇叔,兩位皇弟,這就是李太后給出的候選人。
其中徐州劉贇並非劉知遠親子,而是劉知遠的弟弟劉崇的兒子,劉知遠很喜歡這位侄子,於是收為養子。
據《十國春秋》記載,郭威入汴後,就秘密與百官勾結,讓他們推戴自己當皇帝,結果只有馮道不肯屈從,所以才坦然接受郭威的跪拜,於是郭威非常沮喪,這才不得不讓李太后議定漢嗣。
圖樣圖森破了。
只要合法地擊敗這四位候選人,那麼郭威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改朝換代了。首先,我們用排除法,先把兩位劉皇叔排除在外,自古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侄子傳叔叔的,雖有先例,但還是過於另類。
於是,河東劉崇、許州劉信出局。
二選一,一個親兒子,一個養子,百官當然要選親兒子了,於是一致呼籲由劉承勳同志承繼大統。
李太后搖搖頭,說這哥們兒是植物人,咋當皇帝?
說植物人有些誇張,起碼是個嚴重的半身不遂,常年臥床不起。總之,不能當皇帝。
郭威等人執意要親眼看一下,李太后無奈,便讓人把病床抬過來,給大家驗視。果不其然,嘴歪眼斜、口水橫流,不能說是昏迷不醒吧,起碼也是不省人事,隨時都有駕鶴西去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