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郭崇韜之死2高光時刻(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存勖聽從了郭崇韜的建議,並最終八日滅梁,一統中原。
史籍評價郭崇韜在滅梁戰爭中的貢獻,“擒王彥章,誅梁氏,降段凝,皆崇韜贊成其謀也”。李存勖能夠入主洛陽,郭崇韜居功至偉。
4,安撫降將,為國守財
滅梁之後,郭崇韜在後唐如日中天,深受器重,也因此成為後梁降將們爭相賄賂的物件。郭崇韜之前接管鎮州時,面對賄賂是分文不取的,而他在進入汴州、洛陽後,卻對各種賄賂來者不拒,全部笑納。
連他的親朋好友都看不懂,不知郭崇韜為何突然腐化墮落,於是忍不住當面質詢。郭崇韜說後梁官場腐敗,賄賂之風一時難以根除,如今四方藩鎮諸侯多是後梁降將,他們長期以來都是我們的敵人,最近才剛剛表示歸附,其實他們內心深處是恐懼不安的,如果這時候堅決推辭他們的賄賂,會讓他們更加不安,會出大問題的,我這是先幫國家暫時保管。
(但偽梁之日,賂遺成風,今方面藩侯,多梁之舊將,皆吾君射鉤斬祛之人。一旦革面,化為吾人,堅拒其請,得無懼乎!藏餘私室,無異公帑。)
短短几個月後,李存勖“有事於南郊”,朝廷財政出現嚴重虧空,竟然拿不出郊天的費用,這時候,郭崇韜兌現了“藏餘私室,無異公帑”的承諾,把“受賄”的全部錢財拿出來,資助李存勖的郊天大典,自己不但沒有扣留一分錢的“贓款”,反而多掏了自己的腰包。
郭崇韜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是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是個反三俗的人,向郭崇韜同志學習!
5,屢諫君王
除了獻言獻策,郭崇韜還屢次規勸李存勖,為此還曾險些丟了性命。
李存勖還不能算是純粹的昏君、暴君,他也曾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有志青年、少年英主,他也憧憬自己能成為唐太宗,也希望身邊有個魏徵。
很多時候,強勢的李存勖在正直的郭崇韜面前,也會自慚形穢、無言以對,有時候竟會像唐太宗懼怕魏徵一樣,表現出對郭崇韜的敬畏、躲避。
李存勖以避暑為由,欲在宮中大興土木,興建高臺樓閣,別的都不怕,就怕郭崇韜勸諫,於是主動派機靈的宦官私下找郭崇韜“打招呼”,意在讓他通融通融,給皇上留個面子、行個方便。
宦官轉達了李存勖意思,大意是說今年比去年熱,熱得我實在受不了了,所以才建避暑樓。言語間流露著近乎哀求的意思。
郭崇韜卻一點兒顏面都不給,說去年是因為正與後梁激戰,陛下一心一意討伐賊寇,沒有心思胡思亂想,如今強敵被滅,陛下您就“縱耳目之玩,不憂戰陣,雖層臺百尺,廣殿九筵,未能忘熱於今日也”,一句話,陛下您墮落啦!
別的御史言官,都是在皇上犯渾之後才上疏勸諫,而李存勖是在犯渾之前先找郭崇韜打招呼。李存勖給足了郭崇韜面子,換來郭崇韜的鐵面無私。
工程開建後,郭崇韜再上疏勸諫,李存勖理屈詞窮而又心懷愧疚,最終採取了避而不見的方法,終日躲著郭崇韜,也不回覆他的上疏,只吩咐宦官們搶工期,將生米煮成熟飯。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郭崇韜的剛正不阿,也可以看到李存勖的可愛,他就像一個沒寫作業的小學生面對班主任時的樣子。
郭崇韜累功升遷,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真正做到了“出將入相”,在中央他是宰相、樞密使,在地方他是節度使,爵封趙郡公,獲賜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至此,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郭崇韜同志偉大、光榮、正確的一面,而他之所以能在人生最巔峰瞬間跌落谷底,也與他的性格弱點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