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季良又總結概括了此次出訪的見聞:

“(董璋)朝令夕改,坐喜立嗔。兵有鬥心,將無戰意。而他又打算以小謀大,有窺四海之心,終作兩川之患……”

最終得出結論,說董璋必定會首先撕毀盟約,主動進犯西川,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孟知祥深以為然,而後來的發展也與趙季良的側寫、推演如出一轍。

世間並非沒有算命先生、預言家,所謂的“占卜”、“算命”、“預言”,是在掌握充足材料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計算出一個大機率結果,類似於今天的大資料演算法。好比做數學題、物理題,已知條件A、B,根據甲定律、乙定則,可以計算出C結論。

這種預言家有很多,例如“十勝十敗論”的郭嘉;三分天下“隆中對”的諸葛亮;提前二十年為王建預言“五代十國”的周庠;篤定東川必先發制人、前期大勝、後期慘敗的趙季良……

孟知祥剛到成都,第二天就收到了平定梓州的捷報,隨即率領八千人向梓州進發,兩天就抵達梓州。趙廷隱率領歸降的東川文武官員出城迎接,呈獻董璋父子的人頭。

從“雞蹤橋戰役”打響,到孟知祥進入梓州,僅僅耗時4天。這是誰都想不到的速度,兩川內戰,居然只在雞蹤橋上一戰定勝負。

孟知祥進入梓州,開始安撫百姓,消化勝利果實。不用問,又要作一篇滿分作文:

“蓋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明神不昧,稔惡則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逆賊東川節度使董璋,包藏禍心,負背盟約……罪止歸於元惡……”

——董璋是戰犯元兇,罪魁禍首。只殺董璋,餘皆不問。

“既除心腹之患,永固邦國之基。”

——我孟知祥是來建設東川的,不是來打砸搶燒的。

在孟知祥出榜安民的時候,朝廷的使節送來了李嗣源的詔書,大意是聽說兩川內訌,很不好嘛,朕已經通知附近的軍鎮了,要幫助西川、對付東川,與孟知祥同志互為犄角。

孟知祥得意地讓李昊起草一份奏章,向朝廷講述正常戰爭的來龍去脈。在這份奏章中,孟知祥給出了駭人的幾個時間節點:

4月28日,董璋出兵;

5月1日,董璋攻克漢州;

5月3日,西川反擊,“雞蹤橋戰役”;

5月4日,董璋被殺。

“平定一方之眾,止於四日之間。”這就是我西川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