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李嗣源稱帝1(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嗣源稱帝1】
李嗣源面臨著巨大挑戰,而他所掌握的資源微乎其微,根本不足以震懾、駕馭整個帝國。道義、地盤、軍隊、錢糧……李嗣源幾乎一無所有,他只具備一樣東西——腦子。
足矣。
李嗣源登基稱帝的時候,已經是花甲之年,自幼(13歲)便隨軍征戰,先後追隨李國昌、李克用、李存勖,至今已經侍奉李存勖族孫三代人,47年的出生入死,直至位兼將相、成為河東集團獨當一面的將帥,47年的政治鬥爭、軍事鬥爭的經驗,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什麼樣的腥風血雨沒有經歷過?
薑是老的辣。李嗣源在驚濤駭浪中猶弄潮,不僅解決了上述困境,使政權平穩過渡,還讓帝國基本走出了戰爭瘡痍,並逐步走向繁榮富強。李嗣源也被公認為是“五代”皇帝中排名第二的英明聖主,對,第一就是無可爭議的那個誰。
下面就是李嗣源的高階操作。
首先,要名正言順
在李嗣源進入洛陽的當天(4月3日),宰相豆盧革、韋說就率領文武百官,聯名請求李嗣源登基稱帝。
李嗣源表示一切都是誤會,自己是前來護駕的忠臣,不是弒君的叛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的事兒。
“那現在想也不晚嘛。”豆盧革等再三懇請,李嗣源始終拒絕。
在隨後的幾天裡,文武百官退而求其次,既然您不願稱帝,那就請監國攝政吧,畢竟國不能一日無主啊。
李嗣源照例要謙讓推辭,“我何德何能,不敢不敢。”
老規矩,三次之後,4月7日,李嗣源“勉強”答應,並於第二天(4月8日)搬進皇宮居住,開始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見。
此時,李嗣源的命令不稱“詔”,而稱“教令”;文武百官也不稱“陛下”,而稱“殿下”。
把洛陽的局面暫時穩定之後,李嗣源立刻調石敬瑭當陝州保義軍留後,坐鎮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阻擋李繼岌進攻洛陽;命李從珂做河中護國軍留後,防止李繼岌北逃太原。
早在魏州兵變時,李存勖就派內臣張漢賓快馬加鞭,疾馳蜀地,催促李繼岌趕緊班師,勤王救駕。而李繼岌當時正在鎮壓康延孝的叛亂。張漢賓督促甚緊。
軍中有位叫陳岷的參謀,與張漢賓是老朋友,於是私下裡偷偷詢問他洛陽方面的情況,“聽說洛陽換皇帝了,新皇帝是誰呀?”
張漢賓神情嚴肅,說道:“我奉皇上的命令而來,奉旨行事,其他的事不敢知道。”
陳岷又說道:“你不用害怕,我也有我的門路,小道訊息早就傳得沸沸揚揚,說李嗣源已經當皇帝了,你還瞞我幹啥?我的意思是,如果洛陽方面真的換了新皇帝,最好別讓李繼岌著急回去,先留在蜀地,觀察事態的發展,以靜制動,徐圖後計。”
張漢賓低下頭,“實不相瞞,我來的時候,李嗣源已經渡過黃河了,之後的事我就真不知道了。我當面奉了皇上的聖旨,豈能因道聽途說的幾句流言就抗旨不遵?”
終於,在張漢賓的一再催促之下,李繼岌匆匆忙忙地往洛陽方向加速前進。
當李繼岌火急火燎地趕到長安以西的興平時,得到了洛陽動亂的訊息。李繼岌決定暫時回鳳翔,觀望事態的發展,於是全軍掉頭往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