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田楊末日(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仗,朝廷軍隊肯定是要敗的,但誰也沒料到會敗得這麼慘。
李茂貞還沒發動攻擊,朝廷禁軍就望風潰散。李茂貞不費一兵一卒,直接兵臨長安城下。
很明顯,在這三萬禁軍中,也存在李茂貞的勢力滲透。
長安百姓在李茂貞黨徒的煽動之下,再次聚集在皇宮以外,請求誅殺發動戰爭的“元兇”杜讓能。
宰相崔昭緯暗中煽風點火,表示發動戰爭是杜讓能的主謀,跟皇上沒關係。
李茂貞駐軍於長安以西,上疏朝廷,要求“清君側,誅晁錯”,務必誅殺“戰犯”杜讓能,以謝天下。
皇宮內,昭宗百感交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深感痛苦。
身旁的宰相杜讓能深施大禮,道:“陛下勿憂,臣早就料到會有今天。請用我的性命來幫陛下脫困吧。”
後悔、羞愧、自責……昭宗皇帝淚如雨下,悔不聽忠臣良言,御辱不成,反受其禍,更要讓大忠臣杜讓能用生命替自己背鍋……
昭宗哭的是杜讓能,也是自己,更是他的大唐江山,因為這次失敗,宣告著昭宗自登基以來的一切努力全部付諸流水。
經此一難,先前打擊宦官的勝利果實被李茂貞竊取,朝政也將被李茂貞把持,昭宗將淪為李茂貞的傀儡。
昭宗敗了,敗得一塌糊塗,輸得一覽無餘。此前,昭宗的實權是“長安市長”,現在連個宮內大總管都做不了了。
昭宗哭得捶胸頓足,幾乎不能自制。最後,只能帶著哭腔與杜讓能訣別,“與卿訣矣!”
當天,詔貶杜讓能為梧州(今廣西省梧州市)刺史,將禁軍的監軍宦官西門大官人(西門君遂)流放到海南島,另兩位主要宦官一個流放海南島,一個流放到越南。
戰場的勝負只是第一階段的較量,戰後的清算工作同樣是暗潮湧動的角逐。
李茂貞當即表示對判決結果不滿,要求昭宗重新考慮一下。
城下之盟,昭宗不得不退讓。下詔將西門大官人等三位宦官斬首,再貶杜讓能為雷州(今廣東省雷州市)司戶,並派使者向李茂貞求情,說蠱惑自己出兵的是那仨宦官,不關杜讓能的事。
李茂貞當然清楚杜讓能是背鍋俠,但李茂貞要殺的不是杜讓能,而是朝廷的顏面、昭宗的威嚴。我李茂貞說弄死誰,就必須弄死誰,皇上也留不住他。
最終,昭宗含淚下達了賜死杜讓能、杜弘徽(杜讓能之弟)的詔書。
杜讓能,父親是懿宗朝宰相杜審權,前文“龐勳之亂”中積極救援泗州,保全淮南免受賊害;伯祖父杜元潁,穆宗朝宰相;他的七世祖則是唐朝開國功臣杜如晦,與房玄齡合譽為“房謀杜斷”,繪像凌煙閣。
“李熅之亂”反攻倒算時,杜讓能積極營救蒙冤的文武百官,參見“杜讓能的名單”,結果如今自己含冤受死,卻無一人搭救。實在令人唏噓。
至此,李茂貞取得了全面勝利,完全控制了朝廷。朝廷的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要看李茂貞的臉色。文武百官和宦官集團紛紛依附於李茂貞,並拿李茂貞來要挾昭宗,稍有不如意就向李茂貞打小報告,李茂貞的隨即就上疏辱罵、威脅昭宗。
昭宗下詔,恢復李茂貞的鳳翔節度使頭銜,併兼領山南西道節度使。於是,李茂貞一下子擁有鳳翔、山南西道、武定、天雄四鎮十五州的土地,成為關西第一強藩。
李茂貞的小跟班,靜難節度使王行瑜,也趁機勒索朝廷,討要官職、封號,並獲得了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