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醁醅。

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王宗衍聽後非常不高興,宴會也由此不歡而散。

王宗衍真該好好品味一下這首詩,特別是“一宵西送越兵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危難往往是量變產生的質變。一年後,後唐推翻了後梁,隨後就把前蜀列為頭號假想敵,隨後王宗衍就迎來了唐兵,國破身死。

顯然,這首詩並沒有引起王宗衍的足夠重視,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繼續與宦官、伶人和眾脅肩諂笑之輩廝混,“陪侍遊宴,或為豔歌相唱和、談嘲謔浪、鄙俚褻慢以是為”。

龍德三年(923)8月,嘉州司馬劉贊獻上《三閣圖》以為諷諫,三閣指的是著名亡國昏君陳後主所建的臨春閣、結綺閣、望仙閣。表面上是以歷史上最著名的豪華樓閣來形容王宗衍的宣華苑,實則是把王宗衍比作陳後主。

王宗衍同樣沒有怪罪他,也同樣沒有聽從勸諫。

這一年(923)的重陽節,王宗衍又在宣華苑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嘉王王宗壽言及江山社稷,悲從中來,忍不住淚流滿面,痛苦不已。

王宗衍酒醒一半,問他大家喝得正嗨,何故涕淚橫流。

身邊寵臣宦官如潘在迎(潘炕之子)、韓昭等皆說王宗壽酒後失態,喝醉了就愛哭。“皇上,有的人喝多了愛笑,有的人喝多了愛睡覺,有的人喝多了愛哭,還有的人喝多了愛耍酒瘋,躺馬路上擋汽車,真喝多了的還要爬手電筒的光柱呢!”

“是啊是啊,皇上您沒聽過侯寶林的《醉酒》啊?”

大家雞一嘴鴨一嘴,“共以謾言謔嘲之,座上喧然”。隨後,王宗衍命自己的嬪妃——宮人李玉蕭,為王宗壽歌一曲自己撰寫的《月華如水》宮詞:

“輝輝赫赫浮玉雲,宣華池上月華新。

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當時,王宗衍的昭儀李舜弦,工於辭藻,所做《蜀宮應制詩》、《隨駕詩》、《釣魚不得詩》,為文人雅士所稱頌。而宮人李玉蕭的才華僅次於李舜弦。二人才貌兼備,都是王宗衍的最愛。

李玉蕭歌聲優美,宛轉悠揚,現場所有人無不為之傾倒。

皇上命令最愛的寵妃單獨為你點歌,啥意思,懂吧?王宗壽當然懂,立刻把面前的一大杯酒一飲而盡(宗壽懼禍,亦為之盡觴)。

佞臣潘在迎想趁機害死王宗壽,便對王宗衍說道:“嘉王聽到李玉蕭唱歌就痛飲,看來他很喜歡李玉蕭啊,陛下乾脆就把李玉蕭賜給他吧。”

皇上把寵妃賜給功臣,也是很流行的一種操作,唐昭宗、李存勖都這麼幹過,也不止他們這麼幹過。

王宗衍是昏君,但不是暴君,他荒淫得沒心沒肺,面對勸諫之人,也不是全都趕盡殺絕。當潘在迎說完這番話後,王宗壽汗透衣襟,臉上涕淚橫流,褲子裡恨不得屎尿齊下。反倒是王宗衍幫他打圓場解圍,說道:“算啦,他肯定不敢要。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