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鎮定二藩,靈魂捆綁(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處直給李應之提供了軍職,軍政大權都放心地交給他。對此,軍隊的將領們頗為反感,但無人敢勸諫王處直。
王處直早年一直沒有子嗣,李應之便獻上了自己的一個養子,是一個本名叫劉雲郎的男孩兒。李應之說此子骨骼驚奇,日後必定大富大貴,所以自己才將他收為養子,現在您既然膝下無子,我願意把這個小福星獻給您,以報答您對我的恩情。
於是,李應之把劉雲郎過繼給王處直當養子,給他改名為王都。出於對李應之的信任,王處直堅信王都日後必定貴不可言,對其百般呵護,提攜有加。先是為他在軍中精挑細選除一支規模龐大的新軍,並設定有一整套獨立而完整的官屬、指揮等系統,作為“太子”的親兵衛隊。
在現有軍隊體系之外另起爐灶,是軍中大忌。將領們認為這將是定州的定時炸彈,可主公寵信奸佞,痴迷旁門左道,大家誰也不敢勸諫。
後來一次,幽州李匡籌借道定州。王處直密伏甲士以備不測,等李匡籌規規矩矩地過境後,軍人們發動了“兵諫”,擒斬李應之,並要求王處直誅殺王都,以絕後患。被王處直拒絕。
定州軍人們比淮南軍人有膽量,王處直也比高駢更加險惡。
兵諫的第二天,王處直召開大會,做了深刻的自我檢討,痛斥妖人李應之妖言惑眾,肯定了軍人們的兵諫行為,並拿出重金,獎賞昨天參與兵諫的正義勇士。定州兵歡欣鼓舞,交口稱讚主公的英明神武。
然而這是王處直的圈套。王處直暗中記錄下了領獎人員的姓名,在此後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王處直以各種理由將名單上的人員誅殺殆盡。
以論功行賞為誘餌,騙取名單,再用二十年的時間清洗……王處直的陰險毒辣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如今,養子王都已經被王處直提拔為義武軍節度副使,按照王處直的意志,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養子王都將作為他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王鬱先前投奔河東,就與父親偏愛養子王都有著直接關係。乾兒子逼走、逼死親兒子的事件,在那一時期屢見不鮮。比如朱溫的朱友恭,徐溫的徐知誥,李嗣源的李從珂。
勾結契丹,也成為王鬱與王都之間的爭奪定州家產的一場窩裡鬥。
王都在得知王處直派王鬱勾結契丹的訊息後,心急如焚,生怕王鬱會在契丹人的支援下奪走屬於自己的定州。
當時,定州義武軍的官員們一致反對王處直勾結契丹的做法,畢竟沒有人願當漢奸,如果有機會選擇的話,誰都想站著把錢掙了。
於是,王都暗中煽動官員們的不滿情緒,並與心腹部將密謀兵變。
這天,王處直與張文禮的使節在城東宴飲,傍晚才回總部。王都率領數百親軍埋伏在官邸附近,將王處直綁架、軟禁,將王處直的子嗣、心腹親信全部誅殺。隨後,王都自稱義武軍留後,並把前因後果奏報李存勖。
李存勖隨即任命王都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代替王處直。
南面的後梁還沒徹底解決,叛徒、漢奸王鬱又勾引契丹南下,河北形勢不容樂觀。李存勖留下大將李存審、李嗣源據守德勝夾城,自己則親率主力部隊猛攻鎮州,要趕在鎮州與契丹軍隊會師前將其攻克。
在河東軍巨大的軍事壓力之下,張處瑾派弟弟張處琪晉見李存勖,表示自己已經知錯,願意投降和解。
李存勖果斷地拒絕了張處瑾的有條件投降,派出全部精銳力量,猛攻鎮州城。其一是因為張處瑾的投降只是緩兵之計,等待契丹援軍的到來;其二便如王處直所慮,李存勖正需要找個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鎮、定二藩。
張處瑾不能支撐,派親信韓正時率一千騎兵突圍,搬請定州援兵,結果被河東軍團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