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厚推進到長安城時,李茂貞已經派部隊進駐。楊師厚派精銳部隊向南迂迴,沿秦嶺迂迴到長安以西,對關西軍守備鬆懈的西門發動突襲,一舉攻入城中。

鳳翔在長安以西,後梁軍隊自東面而來。鳳翔守將王建(重名,非西川王建)重兵防衛東門,認為西門是關西援軍進出通道,根本沒料到後梁軍隊不講武德,會迂迴到西門。

面對後梁軍隊的神兵天降,王建立刻宣佈放棄抵抗,投降。長安光復!

楊師厚6月16日掛帥,6月21日結束戰鬥,收復潼關、同州、華州、長安。僅僅用了五天時間。

朱溫改佑國軍為永平軍,由劉鄩擔任留後。

鳳翔李茂貞對劉知俊的賞賜非常優厚,但因地盤狹小,無法劃撥出一個軍鎮安置劉知俊這種高階別幹部。所以,李茂貞採取了一個老套路:令自取之。

李茂貞命劉知俊攻打後梁的靈州朔方軍、夏州定難軍,只要能拿下來,就是你劉知俊的封地。同時聯絡李存勖,相約夾攻後梁。

於是,岐晉同時起兵,夾攻後梁。劉知俊率部進攻靈州;李存勖派周德威出陰地關,進攻晉州、絳州。

朱溫命康懷貞、寇彥卿抵禦劉知俊;楊師厚抵禦周德威。

很快,楊師厚擊退了周德威,解除了北面的威脅;康懷貞、寇彥卿起初一路凱歌,把劉知俊打退,劉知俊卻不按套路出牌,在三水伏擊後梁的班師隊伍,險些擒殺康懷貞。

劉知俊絕非等閒,在撤退的時候還不忘伏擊,而且還是一環套一環的連環伏擊。康懷貞在大將王彥章的捨命相救下,剛剛脫險,就再次遭遇伏擊,康懷貞僅以身免,而與他分路東撤的其餘部隊則是全軍覆沒。

隨後,李茂貞就任命劉知俊為涇州彰義軍節度使,坐鎮涇州。

王彥章,綽號“王鐵槍”,每次出戰都會隨身攜帶兩支大鐵槍,每支重達一百斤,比關公的春秋偃月刀都重(82斤),一支掛在馬鞍上備用,一支在手中飛舞。“三水伏擊戰”中,王彥章正式出道,日後躋身於後梁將領的第一梯隊,成為後梁的頂樑柱。

潞州之戰的失利,王重師的錯殺,劉知俊的背叛……朱溫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幽州劉守光生擒了劉守文,兵臨滄州城下,派使節來到洛陽,表示等收復滄州、德州(即義昌軍)之後,就替陛下掃清河東!

朱溫的病頓時好了一半,能坐起來上朝了,立即下詔,封劉守光為“燕王”。

劉守光完美遺傳了其父劉仁恭的無恥基因,將兩面三刀技巧運用地爐火純青。劉守光同時寫了兩封信,一封寫給朱溫,言說自己要為他滅河東;另一封則是寫給河東李存勖的,發誓要幫他消滅後梁朱溫。

不久之後,劉守光奏報奪取滄州,於是朱溫任命劉守光的兒子劉繼威做滄州義昌軍留後。

朱溫的病情稍稍轉好之後,立刻將收復潞州重新提上日程,任命華州鎮國軍節度使王檀掛帥。

隨後,朱溫“有事於南郊”,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感謝上天為他所做的一切,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開光”。

郊祭儀式剛剛結束,朱溫果然收到一條好訊息:羅紹威病重!

魏博節度使羅紹威上疏朱溫,說自己突然罹患重兵,癱瘓在床,命不久矣,而魏博地理位置重要,建議朝廷抓緊時間派有能力的人來鎮守。

朱溫高興地手舞足蹈。羅紹威病危了,朱溫的病瞬間痊癒。

待情緒平復後,朱溫召見魏博使者,露出滿面哀容,無比悲傷,說:“你趕緊回去,稟告鄴王,讓他替朕堅強地活著!朕捨不得讓他走。倘若真有不測,朕也保證他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現在朕先命羅周翰(羅紹威次子)為節度副使,就是希望鄴王能早日痊癒,重回工作崗位!”

半年後,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因病醫治無效,在總部魏州逝世,享年34歲。詔令其次子羅周翰為魏博留後。

魏博對於朱溫集團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形容都不過分。如今,隨著羅紹威的離世,朱溫終於看到了直接控制魏博的機會了。

河北地區再傳噩耗:鎮州成德軍節度使王鎔的母親病逝。朱溫派使節前往祭悼。在葬禮上,後梁使節忽然瞥見了河東使節,大吃一驚,急忙把這個訊息彙報給朱溫,說鎮州與河東李存勖暗中勾結!

後梁使節有些小題大做了。按照禮節,逢婚喪嫁娶紅白事,鄰道、鄰藩都要派使節,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尋常百姓亦是如此,全村到家裡來吃飯,何況是國家部級、省級幹部,尊享王爵之位的藩鎮軍閥、土皇帝們。

然而由於河朔地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朱溫集團對此相當敏感,特別是對河東勢力向河朔地區的滲透尤為敏感。

道理很簡單,河朔與河東原本是恩愛情侶,朱溫是小三上位,橫刀奪愛。當河朔、河東街巷偶遇,禮貌性地互致問候、打招呼寒暄,就會引得朱溫醋意大發,認為河朔舊情重燃。

朱溫召開高層軍事會議,認為鎮州、定州作為河朔地區強藩,實力較強,且長期遭受河東的勢力滲透,屬於典型“精河東分子”,一旦他們勾結在一起,後果將不堪設想,必須扼殺於萌芽之中。

潞州,必須奪回;河北,必須安定;關中,必須守住!

焦急之下,朱溫舊病復發。

朱溫啊,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因為你即將迎來一次重大的考驗,即將面對“三大戰役”的第二戰——柏鄉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