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家必自毀1外戚弄權(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久之後,宦官劉季述發動了“少陽院政變”,幽禁昭宗皇帝。正義耿直、憤世嫉俗的李愚聽說後,痛心疾首,不顧尊卑等級,直接向地區最高軍政長官——華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寫去一封書信,曉之以春秋大義,勸韓建起兵勤王,擒斬閹豎。
李愚勸韓建出兵之事,已在前文有提及。韓建與關西集團、宦官劉季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是書生意氣的李愚所無法洞察和理解的。李愚誠然是個有才華、有學問的高階知識分子,但他也的確不懂政治。
韓建雖然沒有采納李愚的建議,但非常欣賞這位知識分子,於是給了李愚非常優厚的待遇,希望他可以做自己的謀士。
李愚雖然窮困潦倒,但書生意氣的他絕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斷然拒絕了韓建的高薪聘請,憤然離開華州。
後來,便是“鳳翔之圍”,朱溫與李茂貞在鳳翔爭奪昭宗。那時李愚逃到了東都洛陽以躲避戰亂,然後投奔到了李延古(李德裕之孫)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延古畢竟是李德裕的孫子,雖然早就被排擠出了政壇,但此時的李延古仍舊守著李德裕在平泉的一處豪華別墅。這座別墅日後還會發生一件廣受質疑和爭議的事,後文將會提及。
李愚是有骨氣的唸書人,不願白吃白喝,不願接受嗟來之食,他帶著孩子每天都為李延古家辛勤勞作,充當苦力(子弟親採梠負薪,以給朝夕,未嘗幹人)。
不久之後,朝廷終於在東都洛陽開科取士,李愚欣然前往。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愚一舉登第,官至河南府參軍。鹹魚翻身,金鳳凰飛出雞窩。李愚終於擺脫了漂泊,成為了人人羨慕的國家正式公務員。
前途似錦!
造化弄人。
朱溫取得“鳳翔之圍”的勝利,成功搶回昭宗,併火速遷都,加緊逼唐禪讓。此間,柳璨等人積極迎合朱溫,大搞政治清洗,李延古因此被貶。受李延古的牽連,李愚丟了官,被迫輾轉河朔地區,與同宗人李延光相濡以沫。殘酷黑暗的現實給李愚純潔天真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
朱友貞登基後,李延光以其出色的才華被推薦到宮中做演講(侍講禁中),接觸到了朱友貞。隨後,李延光在朱友貞面前竭力盛讚李愚的才學,並且強調李愚不僅才學出眾,更是品格高尚,深有史魚、蘧瑗(音同“渠願”)之風。
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耿直中正,留下“尸諫”的典故,孔子都為他點贊,並轉發評論道:“直哉史魚!”鋼鐵直男界的祖師爺;
蘧瑗,春秋時衛國大夫,道德模範,孔子的朋友,位居孔廟東廡之首。
以史魚、蘧瑗來形容他,可見李愚的人品。
在李延光竭盡全力地安利之下,朱友貞終於召見了傳說中的道德楷模、脫離了低階趣味的、純粹的、反三俗的大才子李愚。
面試的結果令朱友貞非常滿意,立刻將李愚提拔為左拾遺,官雖然不大,但也是直接進中央。不久之後,李愚火箭提拔,最終進入崇政院(原樞密院),成為李振等人的副手。
至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來,李愚全方位符合朱友貞的用人標準:出身寒微,非名門望族之後,沒有高門大姓的加持,在朝中沒根基、沒背景、沒靠山,底子清白的“三無”產品;有學問,有道德,有理想,有抱負,建設和諧社會的“四有”青年。
李愚就是朱友貞要找的政治花瓶。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畜無害的李愚,竟也因一點小事而遭排擠,罷出朝廷。
事情是這樣的:某日,衡王朱友諒入朝,李振等人急忙起身跪拜請安,唯獨李愚挺身而立,只是長長地作了一個揖。
朱友貞責備李愚失禮。
李愚不卑不亢,反問:“請問陛下,我失何禮?”
堂堂天子竟被當面頂撞,朱友貞非常不高興,說道:“衡王,是朕的兄長,連朕都要致拜。崇政院使李振,你的頂頭上司,他也要畢恭畢敬地跪拜。你咋就這麼傲慢無禮?”
李愚的耿直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不畏強權,跟皇上抗辯道:“陛下拜衡王,是家人禮。李振等是陛下私臣。而我居朝堂,是國家公職人員,且與衡王素無私交,於公於私,我都無跪拜之禮。我不是阿諛諂媚之徒!”
“大膽!”
朱友貞撕下了禮賢下士的虛偽面具。只因李愚不肯跪拜朱友諒,朱友貞就將他貶官外放到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