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塞翁失馬(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趙巖所奏,魏博軍鎮尾大不掉,割據不臣已有二百餘年曆史,豈會憑一紙詔書就被分割拆解?分割魏博,必然面臨艱難險阻,要付出慘重代價。
朱友貞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首先,朱友貞徵調德高望重、能征善戰的大將鎮守相、魏二鎮。調青州平盧軍節度使賀德倫出任新魏博軍節度使,坐鎮魏州;調大將張筠出任昭德軍節度使,坐鎮相州。
其次,派外部軍事力量強勢介入,給二帥保駕護航。派大將劉鄩率六萬精銳,渡黃河北上,進入魏博轄境,對外聲稱是討伐鎮州、定州,實則給魏州施加壓力。
隨著一紙詔書,各方開始行動。魏博上空陰雲密佈。
魏博軍隊被職業化、社會化了近二百年,成為境內的特權階層,軍中父子兄弟相繼,且互相通婚,盤根錯節、難解難分,是一個具有極強向心力的特殊群體。相、澶、衛自古以來就是魏博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卻要被簡單粗暴地分割開來,背井離鄉、骨肉分離,得到訊息後的魏博官兵怨聲載道。
這種阻力是朱友貞預料之內的。
在有中央的政治支撐和軍事力量的支援下,賀德倫屢次催促魏博官兵按計劃上路。整個魏博軍哭聲一片,極不情願。
為了支援賀德倫的工作,劉鄩派手下悍將“王鐵槍”王彥章率領五百騎兵進駐魏州,入城協防,進一步給魏博軍施加壓力。
此舉極大刺激了魏博官兵。
當天晚上,魏博官兵忽然譁變,縱火焚燒城內房屋,大肆劫掠,幷包圍了王彥章的駐地。王彥章見勢不妙,強行衝開城門突圍而走。
天亮之後,變軍攻入內城,將賀德倫親衛部隊屠殺殆盡,並將賀德倫劫持軟禁。
關鍵時刻,銀槍效節獨立團的指揮官張彥挺身而出,制止了魏博軍的劫掠行為,維持了城中秩序。
果然出亂子了。
朱友貞只是想把魏博軍削弱,而不是把它消滅,更不希望把它逼反。於是,朱友貞第一時間派貼身宦官前來溝通撫慰,同意提拔張彥為刺史,並給他重賞。
然而張彥並不滿足這個報價,他直接把皇帝詔書扔到地上,辱罵使節,隨後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停止分裂魏博的行動,繼續保持魏博軍的完整性;劉鄩必須退軍。
來送詔書的這位宦官叫扈異,他遭到了張彥的侮辱謾罵,記恨在心。回京之後,他把張彥描述為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蠢材,極力唆使中央對其動武,想借刀殺人。
朱友貞還是保持了一顆清醒的頭腦的。銀槍效節獨立團,是名將楊師厚百裡挑一、優中選優的精銳力量,它的將領怎麼可能如此不堪?
於是,朱友貞否決了武力征討的解決方案,繼續用糖衣炮彈進行招安,並說這是中央的既定方針、基本國策,不能輕易修改,朕金口玉言,不能自己打臉。
雙方書信往來多次,幾經討價還價,還是沒有達成妥協。
張彥明白了,朱友貞是鐵了心要分割魏博了。盛怒之下,張彥叉腰戟指,面向南方大聲辱罵朱友貞(奮臂南向而罵曰:“佣褓兒,敢如是耶!”)。隨後強迫賀德倫寫奏章,要挾中央,做最後的爭取。
賀德倫被迫向朝廷上奏章,大意是勸朱友貞迷途知返,不要再分割魏博了。當然,這封奏章極有可能只是幫賀德倫署上名字。
張彥又威逼利誘一位民間高手,替他寫奏章,要求是言辭必須激烈,越三俗越好。並且在之前的價碼上再提高要價:不僅要維持魏博的完整統一,更要繼承楊師厚的大元帥(招討使)頭銜。
很明顯,張彥沒有談判的誠意了,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激怒朱友貞,逼中央動武。只要中央一翻臉,他就有了脫離後梁的理由。
朱友貞的詔書送到,不辭厭煩地向張彥解釋了楊師厚“招討使”頭銜的來龍去脈,詳細解釋了不能給他加授“招討使”的原因。言辭懇切,態度幾近卑微。朱友貞還是寄希望於透過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分歧。
張彥把詔書撕得粉碎,扔到地上,回頭衝賀德倫說道:“幼主愚昧,被奸佞小人牽著鼻子誤入歧途!如今魏博地面軍民惶恐不安,亟需安撫。河東晉王統兵十萬,以匡復唐室為己任,且與大梁有世仇。我決定向河東納款歸降,為魏博軍民謀幸福。”隨後威逼利誘,逼迫賀德倫就範。
賀德倫不得已而從之,派親信出使太原府,向河東李存勖獻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