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後潞州時代(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茂貞與王建響應了李存勖的號召,派軍攻打後梁大安府(即長安,後梁建立後改名)。朱溫調劉知俊前往抵禦。
劉知俊旗開得勝,擊退河東、鳳翔、前蜀聯軍。
隨後,朱溫徵調境內部隊,打算二打潞州,不料河東軍先行發動進攻,攻打後梁所屬的晉州,同時,李茂貞派兵響應,攻打上平關(晉州西北)。
朱溫不得不改變計劃,率部隊前往增援。雖然河東、鳳翔聯軍再次被擊退,但朱溫攻打潞州的計劃也因此被擱置。
經過一番權衡,朱溫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遷都。由汴州遷往洛陽。天子守國門,首都距離河東戰場、關西戰場更近了,以方便軍令下達,這標誌著後梁的戰略重心向西遷移。
杭州錢鏐派來使節,向朱溫呈獻上一份聯合圍剿淮南楊渭的計劃。
朱溫大喜,一來是看到了消滅“淮夷”的機會,而來則是看到了一個朝思暮想的人才。原來,錢鏐派來的這位使節,正是剛剛投奔錢鏐不多久的原淮南將領——王茂章。
征討青州王師範的時候,王茂章以少勝多,屢屢重挫朱溫,而他用的套路與朱溫早年對抗秦宗權時如出一轍。朱溫雖然連吃敗仗,卻對敵將王茂章表示了敬仰與欽佩,並說如果我能得此人,何愁不得天下。
如今,王茂章就站在自己面前。
其實王茂章能有此行,是朱溫點名指認的。後梁建立時,朱溫冊封錢鏐為吳越王,並點名要求王茂章來京任職。只是想不到,錢鏐真的能忍痛割愛。
朱溫禮賢下士,以超高規格厚待之,並向他許諾:“等朕掃平北虜,便讓你統帥南下大軍,掃平江淮!”
從此,王茂章就成為後梁將領,最終也是死在了後梁的土地上。
朱溫接受了錢鏐的計劃,派心腹寇彥卿掛帥,渡淮作戰。
諷刺的是,面對錢鏐和朱溫的南北夾攻,淮南不僅沒有一潰千里,反而越戰越勇,在北面擊潰了後梁寇彥卿,使後梁軍隊無功而返;在南面雖然敗給了錢鏐,但沒有實質性的損失,甚至一度包圍了錢鏐控制下的蘇州,總體呈攻勢;更關鍵的是,淮南還能騰出手來,滅了危全諷、危仔昌兄弟,吞併了江西五州……
這對於朱溫和錢鏐,可以說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朱溫在北面受了河東的氣,在南面吃了淮南的癟,還好在西面得到了安慰,不過這種安慰隨後變成了一件更噁心的事:
關西集團中的討梁先鋒——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保塞節度使胡敬璋,忽然逝世,邠州靜難節度使李繼徽派部將劉萬子坐鎮延州。
劉萬子小人得志,赴鎮後兇暴殘忍,軍民離心離德。劉萬子秘密聯絡後梁,打算獻城投降,換取榮華富貴。事情敗露,李繼徽指使將領李延實發動兵變,誅殺劉萬子,延州大亂,騎兵將領高萬興、高萬金兄弟率領所部數千人逃離,向後梁大將劉知俊投降。
李茂貞治下的翟州、丹州也主動向後梁獻城投降。
朱溫終於在西部得到了安慰,於是命令劉知俊向延州進攻。延州李延實僅僅抵抗了不到五天,開城投降。
劉知俊在攻打延州的同時,分兵攻擊坊州。坊州刺史李彥昱、鄜州保大軍節度使李彥博,棄城逃跑;鄜州守將獻城投降。
在關西戰場上,後梁軍團打得是輕鬆加愉快。後梁軍隊不是打仗,而是武裝遊行,大軍所到之處,敵軍望風披靡。
朱溫一掃“潞州之戰”的鬱悶,立即再下一道命令:命劉知俊繼續向西推進,乘勝奪取邠州。
邠州是靜難軍總部,是“關西三巨頭”之一。拿下邠州,具有極其深遠的政治意義。
而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後梁內部發生了一個驚天變故,隨後,一個晴天霹靂傳到朱溫的耳朵裡——
劉知俊,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