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溫、嚴可求秘密召集了鍾泰章等三十名心腹,大家歃血為盟,發誓誅殺張顥。

這天早上,鍾泰章帶人直接衝進張顥的辦公室,二話不說,掄刀就剁。張顥和他的親近官員瞬間身首異處。隨後,搜捕了紀祥。

徐溫召集文武官員,當眾公佈了楊渥遇弒的真相:張顥指使紀祥等人乾的!

然後,將兇手紀祥綁赴鬧市,五馬分屍。

徐溫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晉見史氏太夫人,彙報弒主元兇張顥、紀祥伏法。

史氏太夫人早就嚇得魂飛天外,知道這一系列血腥事件都是為了奪權而已,於是向徐溫苦苦哀求,大意就是我們孤兒寡母的不懂政治,也不敢懂,你們想要什麼就拿什麼吧,只求留我母子一條性命,准許我們回廬州老家苟且殘生。

張顥、徐溫在淮南集團中,掌握牙軍兵權,其中張顥是左牙指揮使,徐溫是右牙指揮使。本來左、右牙軍就相當於總部警備隊,或者說主公的保鏢衛隊,所以這二人一旦合謀,那刺殺主公是分分鐘的事兒。

在行事之前,徐溫曾向張顥建議,說左、右牙軍混合編組,建制混亂,恐怕行動會不方便,不如單用一支部隊,方便指揮排程,並建議用自己的右牙軍來執行任務。

張顥小肚雞腸,擔心徐溫會藉機獨吞勝利果實,於是斷然拒絕。

徐溫接著說,“那就單用你的左牙軍吧。”

“好!”

從陰謀的一開始,徐溫就已經給張顥下了套。

所以弒殺楊渥、王府三問等一系列行動,全是張顥的左牙軍參與。如此一來,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局面:除了張顥本人,幾乎無人知道徐溫也是弒主元兇之一。

對於這種局面的出現,頭腦簡單的張顥竟然是無比開心的,因為這樣一來,徐溫就無法與他爭搶勝利果實了。所以,張顥才上演了“王府三問”,想趁熱打鐵,確立起自己在淮南集團中頭把交椅的位置,獨吞勝利果實。

現在,九泉之下的張顥應該徹底醒悟過來了。

經有關部門的徹查,參與弒主的,全是左牙軍士卒,於是,特別調查組、最高法院、檢察院給出了最終調查結果:張顥謀殺楊渥,徐溫毫不知情,而為了達到篡權的目的,張顥才要把身為託孤重臣的徐溫排擠陷害……

張顥是混球,徐溫是英雄。

除掉張顥之後,徐溫接管了張顥的兵權,成為了左右牙都指揮使,12歲的楊渭完全成了傀儡,軍政大權牢牢握在了徐溫手中。

也有史料記載,在嚴可求挫敗“王府三問”的之前,徐溫就提出過類似建議,說咱倆之前的密謀太過簡單,揚州距離汴州太遠,往返時間太長,從殺死楊渥到接到朱溫冊封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咱倆難以彈壓地面,夜長夢多,不如扶持年幼的楊渭當傀儡,徐圖後計。

不得不說,徐溫在下一盤大棋,把張顥玩弄於鼓掌。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猜測,在徐溫計劃殺楊渥的時候,就已經把滅口張顥的計劃也設計好了。從一開始,徐溫就是站在上帝視角上。

徐溫掌權後,提拔嚴可求為揚州司馬,把軍務事交給他,而把財政交給駱知祥。整頓軍紀,施行仁政,一改張顥時期的酷虐暴政,百姓稱頌,安居樂業。而嚴可求、駱知祥也被百姓並譽為“嚴駱”。

淮南地區迎來了新風貌,走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