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洛陽三慘案(第2/2頁)
章節報錯
【擺花瓶】
伴隨著朱溫黨羽對異己分子的大清洗,中央朝廷出現了大量的空位,當然,這是朱溫集團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刻,與此同時,為了顧及吃相,還是需要擺幾個花瓶的。
朝廷提拔吏部侍郎楊涉為宰相。
《資治通鑑》說楊涉是懿宗朝宰相楊收的孫子(涉,收之孫也),然而《舊唐書》、《新唐書》卻明確指出楊涉是楊收的侄子。
楊收,懿宗朝宰相,因得罪宦官楊玄價(楊復光之養父)而被韋保衡投石下井,最後遭迫害致死,前文有述。楊收有兩位同父異母的哥哥:楊發、楊假,一個同父母弟楊嚴。
楊收的諸兄弟、子侄,全都進士登第,享譽天下。其中,楊嚴育有二子:楊涉、楊注。所以楊收是楊涉的大爺,不是爺爺。
楊氏一門,多博學正直之士:
楊發:“登進士,又中拔萃”,很受宣宗皇帝器重,因耿直諫言遭貶,貶逐到地方後仍做出了驕人的政績,“以能政聞”;其子楊乘,“亦登進士第,有俊才……歷顯職”;
楊假:史籍用了一個側面細節來凸顯他的人品,據記載,他出殯的時候,有千餘人自發地為他送行;
楊收的三位兒子:楊鑑、楊鉅、楊鏻,皆登進士第;
楊嚴:武宗朝進士登第,當時有包括楊嚴在內的五位考生被懷疑“託關係”、“走後門”,鬧到了皇帝那裡,武宗皇帝親自複試,御筆硃批“楊嚴一人可及第,餘四人落下”,由此可見楊嚴文化功底之深厚;其子楊涉,乾符二年(875)進士登第;楊注,中和二年(882)進士登第。
楊收成了楊氏一門的唯一汙點,不過楊收坐貶受死也多少有些冤枉,前文有詳述,在此不再贅述,只說他的侄子楊涉。
朝廷命官宦世家的楊涉出任宰相,當政治花瓶,楊涉對此心知肚明,在得到高升任相的訊息時,他並沒有任何喜悅之情,反而是與家人相對哭泣,如同得到了滿門抄斬的噩耗。楊涉哭著對兒子楊凝式說道:“家門不幸啊!你也一定會受此牽連。”
與楊涉一樣,幾乎所有忠直的官員、唸書人,都不願入朝為官,大批逃亡,隱匿山林。朝廷詔令各州縣強行遣送。其中,李德裕的孫子李延古就在徵召之列。
李德裕,“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袖,政壇老前輩,比楊收的名望大的多。李延古也因此成為朱溫的頭號花瓶之一。
李延古當時就居住在平泉莊,距離洛陽直線距離三十里地。詔書還沒送到,洛陽方面就先行發表了人事委任狀,先斬後奏,連三十里的往返都等不及,可見朱溫集團對政治花瓶的如飢似渴。
另有一個花瓶,司空圖。
司空圖,字表聖,懿宗朝進士登第,晚唐詩人、詩論家,《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三卷,而他的詩論著作《二十四詩品》更是不朽之作,是詩論界的豐碑。
黃巢犯長安時,他弟弟的一個家奴參加了黃巢草軍,並勸司空圖也為黃巢效力,司空圖沒有屈節從賊,而是辭官歸隱。之後聽說僖宗皇帝在鳳翔,便前往拜見,不久之後,僖宗又逃往成都,司空圖追隨不及,再次歸隱;昭宗登基後,司空圖再度出仕,卻不幸染重病,又解官歸隱;之後,昭宗數次徵召,司空圖深知天子大權旁落,不願為挾天子者助紂為虐,故而一直以託病不入朝。
司空圖的仕途經歷可謂坎坷,總的來說,罷官歸隱的時間遠遠大於出仕做官的時間,基本一直在歸隱。而他的詩作也基本是在歸隱期間完成,所以他的詩歌風格也大多是描寫山水隱逸的閒情逸致,淡泊名利,有種看破紅塵的境界感。
“詩中有慮猶須戒,莫向詩中著不平。”
司空圖的身世也許不夠顯赫,但他是當時的文化大V,網紅學者,自然也是朱溫集團的拉攏物件。
面對朝廷的徵召,司空圖仍是託病不前。奈何柳璨軟硬兼施,司空圖深怕招惹滅門之禍,於是只能硬著頭皮前往洛陽。可司空圖是發自肺腑地不願與賊人同流合汙,於是心生一計。
司空圖已年近古稀,便假裝年老體衰,故意口齒不清,答非所問,表現出了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症狀,顫顫巍巍,連笏板都滑落到地上。
柳璨見狀,大失所望,於是收回任命,將這位糟老頭子逐出洛陽,司空圖得以全身而退,繼續過著隱居生活。兩年後,朱溫弒殺哀帝,終結了大唐江山,司空圖悲憤異常,絕食殉唐,享年七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