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圍城的夜晚,撫州城突發火災,大火迅速蔓延,變得不受控制,火光通天,城中軍民驚恐哀嚎,形勢岌岌可危。此時,鍾傳手下諸將紛紛請戰,說這是天賜良機,應趁此機會把撫州一舉拿下。

鍾傳斷然拒絕,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然後設立祭壇,掃地祭天,替撫州城虔誠地禱告:“危全諷不投降,並不是百姓們的過錯,請上天收回天火,不要懲罰無辜的百姓!”

說來也怪,沒多久,大火就被撲滅。

城中的危全諷聽說之後,第二天就宣佈投降,並請求把女兒嫁給鍾傳的兒子鍾匡時,表示願意接受鍾傳的節制。一場大戰,在鍾傳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召之下,化干戈為玉帛。成為千古佳話。

鍾傳也就此取得了洪州鎮南軍的實質統一。

鄂州杜洪與洪州鍾傳位於淮南楊行密勢力範圍的西南方向,互為犄角,聯合對抗楊行密的侵襲。然而憑他倆的實力,加一起也不是楊行密的對手,所以二人均向朱溫表示歸附,尋求汴州勢力的庇護。

鄂州,今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水運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運中轉站。杜洪得天獨厚,像金州馮行襲一樣,把途徑鄂州武昌軍的閹黨使節全部誅殺,向朱溫表忠心;同時把東南貢路阻截,據為己有。

正因杜洪阻斷貢路,昭宗詔令楊行密為江南總司令(江南諸道行營都統),討伐鄂州杜洪。於是,楊行密師出有名,名正言順地對鄂州杜洪發起兼併戰爭。

那時是乾寧四年(897),淮南楊行密正與杭州錢鏐酣鬥不已,雖奉聖詔,卻力不從心,又因朱溫的干涉而未取得如期的進展。

一直到天覆三年(903),淮南楊行密控制了淮南、宣州寧國軍等地盤,吸收消化了境內勁敵——昇州馮弘鐸;與宿敵杭州錢鏐也實現了睦鄰友好,並幫助錢鏐鎮壓了“徐許之亂”;北面的勁敵朱溫也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了關中,爭奪昭宗。

於是在天覆三年的正月,楊行密意氣風發,揚鞭西指,以皇帝的名義,任命朱瑾為正東集團軍副總司令(東面諸道行營副都統),加宰相銜;命李神福當淮南作戰參謀兼鄂、嶽征討司令(鄂嶽行營招討使),劉存做副司令。

目標:鄂州杜洪!

淮南大軍剛一動身,駐守永興的鄂州將領立即棄城而逃,淮南將領李神福兵不血刃,直接接管永興。

李神福難掩心中喜悅,對身邊將領說道,“永興不僅是一個大縣,更是鄂州的糧倉,鄂州的大部分軍糧都靠它供應,拿下永興就等於拿下了半個鄂州!”

淮南軍乘勝而進,包圍鄂州。

李神福遙望鄂州,發現城裡堆積了很多荻草,以備戰時之用,便對身邊的監軍宦官說道:“我今晚就給它燒了,信嗎?”

“不信。”

李神福微微一笑,並不多言,派部將乘坐快艇秘密前往對岸的灄口(灄水匯入長江處,重要戰略要地),在晚上爬到樹頂高舉火把。

城裡的守軍以為是朱溫派來的援軍在發暗號,於是欣然點燃荻草堆,與之呼應。李神福計謀得逞。

當時,朱溫剛剛把昭宗從鳳翔接回長安,青州王師範發動叛亂,朱溫的主要精力從西部轉移到東部,全力平定山東的局勢。如前文所講,青州王師範也向淮南楊行密求援,楊行密派王茂章率部增援,協助王師範擊斃了朱溫的侄子朱友寧。

這就有意思了,朱溫的核心利益在山東,順便支援鄂州杜洪,牽制楊行密;而楊行密的核心利益在鄂州,順便支援青州王師範,牽制朱溫。

楊行密派使節來到鄂州杜洪、洪州鍾傳的西面,聯絡潭州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提議雙方東西夾擊,瓜分鄂州,並提出要與馬殷結拜為兄弟,共同抵抗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