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三圍太原(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氏叔琮在城外深挖壕溝,構築土牆,修建了穩固的防禦工事,還每天都穿著寬袍大袖,在前線悠閒地踱著步子,向守軍展示自己的胸有成竹,瓦解河東兵的鬥志。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李克用重返中原以來的一切成果,均被朱溫奪走。河朔、河中、昭義……就連革命根據地河東太原府,也危在旦夕。
李克用召集諸將,商討對策。會議上,李克用難掩心中憂愁,告訴大家說,自己準備放棄太原,退守雲州,然後找機會東山再起。
李嗣昭、李嗣源、周德威堅決反對,說大王請不要說這種喪氣話,有我們幾個在,誓與太原共存亡!
李存信則支援逃跑,“共存亡?只怕是只能共亡吧。如今,關東、河北的廣袤領土全被朱溫霸佔,兵精糧足,麾下百萬雄師,而我們兵力也少、疆域也小,又困守孤城,再看他們,在城外興築堡壘、挖掘壕溝,作勢長期消耗。我們再遲疑下去的話,就真的插翅難逃了,活活困死,玉石俱焚。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不如暫且戰略轉移到北方,徐圖後計,捲土重來,東山再起嘛!”
李克用聽得頻頻點頭,好漢不吃眼前虧嘛,幹嘛非在太原跟朱溫死磕?
李嗣昭、李嗣源等竭力勸阻,“太原,吾輩根基,不可輕舉妄動啊!”
雙方爭執不下,李克用始終傾向於逃跑,回到人生起點。
猶豫不決中,李克用想到一個人,這個人的觀點將成為他的最終決策。這便是李克用的妻子,劉氏夫人。
李克用的劉氏夫人聰明機敏,智謀廣遠,且知兵事,文武雙全,常教導李克用的侍妾們練習騎射。“上源驛事變”中,正是因劉氏夫人的出色表現,李克用才化險為安,免遭滅頂。因此,李克用非常敬重劉氏夫人的意見,許多軍國大事最終都要找她來拍板。
李克用告訴她,說我們準備放棄太原府,退守雲州了。
劉氏一聽,柳眉倒豎,杏眼圓瞠,“誰出的主意?”
“存信。”
劉氏破口大罵,“李存信這個代北牧羊小兒,他懂個屁!你不是經常取笑王行瑜嗎?王行瑜當年棄城失勢,任人宰割,你分析地頭頭是道,挺透徹啊,今天為什麼要步他的後塵?況且你早年也曾避難於韃靼,險遭暗算,多少次死裡逃生,幸虧國家多難,你才有機會回到中原。現在我們屢戰屢敗,軍心渙散,你這時提出逃亡塞外,有幾人願意跟你走?且不說代北戎狄唯利是圖、形勢兇險,你真以為你能安全到達塞外?”
李克用幡然驚醒,大悟而止,遂下定決心,要與太原共存亡。
幾天後,河東各路兵馬向太原府集結,之前被打散的潰兵也逐漸收攏。
李克用的弟弟李克寧剛剛被任命為忻州刺史,走到半路途中,聽到了汴軍大舉包圍太原的訊息,立刻調轉馬頭,返回太原,並對左右人員說道:“太原就是我的葬身之所!”極大提升了守軍士氣。
李嗣昭與周德威不分晝夜地分兵四出擾襲,斬將奪旗,使得汴軍應對不暇,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此時,城外的汴軍又爆發了瘟疫,戰鬥力銳減。
朝廷也派來特別調解員,詔令朱溫與李克用和解。
朱溫借坡下驢,送個順水人情,接受和解詔書,班師河中。
朱溫的戰略目標是去鳳翔奪天子,這次圍攻太原完全是在計劃之外。對於河東李克用,朱溫只需要做出防守態勢,保證河東勢力無法干擾鳳翔的核心戰場即可,只是沒想到氏叔琮、朱友寧的自衛反擊戰取得了驚人的成效,一不留神推到了太原城下,如果能一鼓作氣拿下太原,當然是皆大歡喜,一旦受阻,便可班師,穩固既得利益,不存在任何遺憾。
氏叔琮奉命撤退,與李嗣昭、周德威打了長時間交道的他,料定他們必然追擊,於是故意在高崗之上留下幾匹戰馬和軍旗,做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