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最後的稻草(第2/2頁)
章節報錯
宣制之日,滿朝文武排班肅立,靜聽宦官宣讀詔書。突然,劉崇魯從班列中衝出來,一把搶下詔書,放聲大哭。
群臣驚愕,宣詔宦官驚愕,天子驚愕。
昭宗問他失態的緣由。
劉崇魯哭道:“李谿乃是奸邪小人!只因抱了楊復恭、西門君遂等宦官的大腿,才被推薦入翰林院。杜讓能是怎麼死的,陛下不記得了嗎?他這種人根本不配做宰相,否則將會危害江山社稷啊!”
劉崇魯冒著驚駕之罪,以如此激烈的行為阻撓程式的程序,其實他只是臺前的小丑,而阻礙李谿拜相的真正幕後黑手則是崔昭緯,崔昭緯的力量源泉是把控朝廷的關西集團,這些默不作聲的大佬才是昭宗的顧慮。
劉崇魯與崔昭緯動靜結合,給昭宗施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
重壓之下,昭宗取消了李谿的任命,將其貶為太子少傅,以作權宜之計。
李谿接下來的做法,就有些斯文掃地了,不像是文化淵博的藏書家、帝師,而更像一個潑婦,兩個月之內,一連呈上十封奏章,為自己辯護,並反擊劉崇魯,言辭激烈,把劉崇魯一家上下罵了一個遍,
“劉崇魯的爸爸劉符,因貪贓枉法,畏罪自殺;他弟弟劉崇望,跟宦官楊復恭眉來眼去;而他本人更是曾在大庭廣眾之下,向田令孜下跪磕頭,還替逆賊朱玫起草李熅的勸進表。現在他反倒汙衊我結交宦官,賊喊捉賊啊!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即便我沒有當宰相的才能,劉崇魯也應該按部就班地上疏彈劾,怎麼能夠在金鑾殿上搶奪詔書、慟哭流涕呢?成何體統?在金鑾殿上大哭,多不吉利啊,分明是詛咒國運!”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於是昭宗各打五十大板,也下詔貶了劉崇魯的官。
李谿還不依不饒,極力要求皇上把劉崇魯賜死,或者兩廣、海南島、越南公費遊。奏章共計數千言,詆譭謾罵,言語三俗,簡直不忍直視。
被崔昭緯當槍使的劉崇魯,出身不凡,家族極為顯赫,是河南劉氏。
河南劉氏,“本出匈奴”,其祖先是南匈奴右賢王,名叫去卑;
去卑生子劉猛,南匈奴右賢王;
劉猛生子劉路孤,創立獨孤部;
劉路孤生子劉眷,部族首領;
劉眷生子劉羅辰,北魏永安郡公;
劉羅辰的六世孫劉坦,隋朝大理卿;
劉坦生子劉政會,“太原元謀功臣”,輔佐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繪像凌煙閣;
劉政會生子劉玄意,汝州刺史,喜提南平公主(李世民之女);
劉玄意生子劉奇,吏部侍郎;
劉奇生子劉慎知,獲嘉縣令;
劉慎知生子劉褧,東阿縣令;
劉褧生子劉藻,秘書郎;
劉藻生子劉符,蔡州刺史。
劉符,就是劉崇魯的父親。劉符一共生了八個兒子,其中有四人最為知名:崇龜、崇望、崇魯、崇謨。
兄弟四人均為進士及第,或在中央做高官,或在地方為節度。
當大哥劉崇龜聽說弟弟劉崇魯“哭麻”一事後,對身邊人說道:“有辱門風啊!我父兄幾代人,從來沒有因爭名奪利而做出這種有失體統的荒唐事來,我怎麼會有這麼個弟弟?”以至於氣得他一連好幾天不吃飯。
劉崇魯遭崔昭緯利用,與李谿爭了個魚死網破,兩人均被罷官。這就是唐末著名的“掠麻罷官”事件,“掠麻”即搶奪詔書。
然而昭宗實在看中李谿的文學造詣,於是在不久之後再次提拔李谿,正式任命他為宰相。
崔昭緯恨得咬牙切齒,若想扳倒李谿,再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法是不行了,於是他跳出朝廷,開始動用背後的關西藩鎮勢力。
崔昭緯秘密告訴靜難王行瑜,“前些日子,經過我的積極運作,皇上已經下達了任命你當尚書令的詔書,但被韋昭度暗中破壞。而今,韋昭度推薦李谿做宰相,二人臭味相投,沆瀣一氣,原本就對關西藩鎮十分痛恨,如今他倆一唱一和,互相勾結,蠱惑聖聽,恐怕會成為第二個杜讓能。”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崔昭緯顛倒黑白,搬弄是非,激怒關西集團,要借關西集團扳倒韋昭度、李谿。他非常聰明地祭出杜讓能,含蓄但強烈地刺激關西集團的敏感神經,終於成為壓垮關西集團的最後一棵稻草。
朝廷又要面臨一次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