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兵一哄而上,拉拉扯扯,將高高在上的高駢拖下來,在此過程中,有人出手對高駢進行毆打。

“你上負天子聖恩,下陷淮南百姓於水火,簡直就是罪惡滔天!還有臉斥責我們?”一幫年輕力壯的棒小夥子,圍毆、謾罵一位70歲的老人。

高駢沒有辯解,也沒有求饒。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將貴族精神、紳士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他明白,秦彥是個屌絲臭流氓,自己與他無話可說,而眼前這幫雜碎貨色更是不值一提。跟這種人口舌,是對自己最大的侮辱。

高駢一語不發,顫巍巍地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抬起高貴的頭顱,伸長了脖子,好像在說“動手吧”。

賊兵果然就砍下了他的頭顱。

高駢,死了。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12年前,高駢血洗成都“敢死隊”,一位婦人臨死之時對高駢發出詛咒,說他將來必然不得好死,一定會身敗名裂、受盡屈辱。

半年前,周寶遭遇兵變,高駢送去一袋齏粉,對人家冷嘲熱諷。周寶隔空詛咒,說你身邊有位活寶呂用之,好好珍惜吧,你的下場肯定比我更慘。

兩個詛咒全部在今天得到應驗。

高駢的一生,是前後兩個截然相反的劇本。前面光鮮亮麗,抗擊党項羌、收復安南、兩敗南詔、鎮守成都、重創黃巢……封渤海郡王。

安南人尊他為“高王”,為他建生祠,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殊榮,

有詩為證:

“古來難化是蠻夷,

交趾何人得去思?

萬代聖朝青史上,

獨傳溪洞立生祠。”

高駢還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其詩作多為邊塞詩,氣勢恢宏,鏗鏘有力,不愧出於一代名將之手;卻也不乏風花雪月的婉約之作,風格多變,都能完美駕馭,高駢也因此被編寫進《唐才子傳》。

《全唐詩》中收錄了一卷高駢的詩作,摘錄一首:

“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

手持金鉞冷,身掛鐵衣寒。

主聖扶持易,恩深報效難。

三邊猶未靜,何敢便休官。”

——《言懷·恨乏平戎策》

如今,回首此詩,多麼辛辣的諷刺。

就是這位出身名門、文武雙全、赫赫功勳的高駢,晚節不保,陰謀割據稱雄,玩寇不前、養寇自重,坐視兩京陷落。後世史學家認為高駢該為黃巢進犯長安、僖宗幸蜀負主要責任。

《舊唐書》就指出:

“高駢玩寇,盧攜保奸。

聖斷一誤,崎嶇劍山。”

同時也用八個字高度概括了高駢的晚年生活和悲慘下場,“玩寇崇妖,致茲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