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賜三臣”之敬翔(第2/2頁)
章節報錯
屁股決定腦袋。政治家如同資本家,永遠追求利益最大化。
那麼哪裡才是朱溫的價值窪地呢?
北面,是強大的關東軍事聯盟,盟主李克用絕非等閒之輩,且與中央朝廷關係緊密,無論是從軍事角度還是政治角度,都不宜與之爭鋒;
西面,是中央朝廷的勢力範圍,天子所在,更不可覬覦;
南面,秦宗權苟延殘喘,暫時擱置。
算來算去,朱溫只能往東發展勢力。東面的曹州、鄆州、兗州和徐州,就進入到了朱溫的視線。
徐州是時溥地盤,剩下的三州則是結義兄弟朱瑄、朱瑾的地盤。
從地緣角度分析,如果吞併了徐州,那麼朱溫的勢力範圍正好如一把鍘刀,把整個中原一切為二,將南北諸藩隔絕,強鄰環繞,這是極其危險的。
從政治角度出發,時溥是“收菜”總司令,不宜攻取。
那就只剩下朱瑄、朱瑾了。
“三朱同盟”是朱溫首先倡議的,人家又剛剛幫自己打贏了蔡賊,若是對人家揮舞屠刀,豈不落下一個恩將仇報的罵名?如何才能找出一條光明正大的藉口,讓自己師出有名呢?
朱溫冥思苦想,仍沒眉目。這種齷齪事也不方便公開徵求手下的意見,於是每日眉頭緊鎖,長吁短嘆。
有一人揣度出了朱溫的苦衷,並獻上了一條計策,“大帥,何不將計就計?”
原來,在“三朱同盟”並肩作戰的時候,汴軍的驍勇善戰給朱瑄、朱瑾二兄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兩人決定“挖牆腳”,在轄境邊界地帶開出優厚的工資待遇,招募軍士。
很多汴軍被高薪引誘,跳槽投奔了天平、泰寧軍。
二朱兄弟在自家轄境內招募勇士,朱溫卻只能乾瞪眼生悶氣,吃啞巴虧。
老龍正在沙灘臥,一語點醒夢中人。一句“將計就計”使得朱溫茅塞頓開。
計策是這樣的,先篩選出一大批值得信任的汴軍將士,去邊境應聘,成功“跳槽”;然後,朱溫上表朝廷,控訴朱瑄、朱瑾“挖牆腳”、招降納叛的行徑,再以追討本軍離叛人員為由,發兵攻打。
獻計者,名叫敬翔,是位屢試不第的才子。同村人王發在朱溫手下混飯吃,敬翔就投奔了王發,做些代寫公文之類的小事。敬翔的書信中,往往多用名言警句、世俗俚語,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深受廣大文盲的喜愛,於是很快就進入到朱溫的視線中。
朱溫親自面試了敬翔,敬翔的才思敏捷給朱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的務實精神,與其他迂腐文人截然不同。朱溫直呼相見恨晚,認為敬翔是天賜謀士。
朱溫後來有句名言,“敬翔、劉捍、寇彥卿,蓋為我而生!”
如今,“天賜三臣”之首的敬翔,C位出道。
朱溫得敬翔,如同曹操得郭嘉、劉備得孔明。
從此之後,凡有軍政要事,朱溫都要找敬翔商議,敬翔也屢出奇謀。朱溫之所以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扭轉“收菜”戰局,就多虧了這位大謀士。
現在,敬翔又教朱溫“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