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壽的衝殺,在蔡軍的包圍圈上撕開了一條缺口。葛從周眼疾手快,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保護著朱溫順利突圍。。

朱溫迅速指揮部隊,且戰且退,終於反敗為勝,斬殺蔡賊數千人,取得“王夏寨之戰”的慘勝,撤退到溵水。

朱溫整頓了隊伍,嚴厲批評了參戰將領,指責他們作戰不力,一律削官降職;唯獨嘉獎了葛從周、張延壽。

經此一戰,朱溫更加意識到了紀律的重要性。兵不在多而在精。朱溫在草軍中就有領教,烏合之眾時常如此,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狼上狗不上,有利可圖時一擁而上,稍有危險便一鬨而散。

小股土匪可以這樣,美其名曰化整為零。但現在朱溫是總鎮一方的大帥了,統領越來越龐大的軍隊,而不是領著一群流氓混混群毆械鬥。今日幸有葛從周、張延壽捨命相救,明日呢?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朱溫進行了軍事改革,創立了“跋隊斬”制度。該制度很簡單,只有一句話:“將校戰沒者,所部悉斬之”。意思是,如果將領陣亡,就把該將領的部下全殺了。

班長死了,殺全班;團長死了,殺全團。簡單粗暴。

“跋隊斬”的制度執行之後,汴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成為令蔡賊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

凡事都有陰陽兩面。“跋隊斬”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逃兵,當將領陣亡後,其所部士卒時常畏罪潛逃,不敢歸隊。

葛從周的精彩人生就此開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草賊降將”一躍成為汴軍重要將領,為朱溫打江山立下了無數戰功。

在家門口遭遇失敗,令秦宗權很沒面子,於是要以牙還牙,派大軍進攻汴州,回敬朱溫。

葛從周率部把蔡賊擊退,斬殺三千餘,生擒兩員賊將,斬首示眾。

雖然在與蔡賊的戰鬥中,朱溫勝多負少,但他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反而時常寢食難安。

朱溫很清楚當前局勢,秦宗權目前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外圍。

秦宗權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先跑馬圈地,再精耕細作。他派孫儒攻打東都洛陽,把勢力推進到長安以東;還派諸將把勢力範圍推進到荊南、淮南……蔡賊鐵蹄踐踏之處,就是“大齊”之領土。而對於像陳州、汴州這種“刺兒頭”,採取暫時擱置的策略。

陳州趙犨、汴州朱溫,根本沒有逃出秦宗權的手掌心,雖然小勝不止,卻早已在秦宗權的戰略佈局之中了。

等秦宗權的戰略進入第二階段,由粗轉細的、挨個拔釘子的時候,也就是陳汴二州的末日。

我們不能以上帝視角來對秦宗權的戰略思想橫加指責,只能說他非常不幸地遇到了朱溫。

當汴軍將士沉浸在屢戰屢勝的假象中時,唯有朱溫保持了清醒地頭腦。他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與時間賽跑,趕在秦宗權轉移戰略目標前完成原始積累。

朱溫給他的團隊下達了最高指示:“猥瑣發育,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