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在偽政權出任宰相的蕭遘、裴澈、鄭昌圖,不用押解到興元府,就地正法,集合地方百姓及部隊官兵圍觀吃瓜;凡是接受李熅任命、在偽政府中任職的各級官員,一律格殺勿論。

這裡需要多說一句:

其實蕭遘是極力反對李熅篡位的,拒絕為李熅撰寫登基奏章,被朱玫貶為“太子太保”,在偽朝“靠邊兒站”了。李熅正式稱帝后,蕭遘就稱病躲避,然後投奔到了山西永樂縣,因為蕭遘的弟弟是永樂縣縣長。然而他還是被判為朱玫黨羽的核心骨幹,身死名裂,實在有些冤枉。

含冤之人又豈只蕭遘一人?我們當然不排除在朱玫的蠱惑煽動下,有人欣然附逆,但大多數人還是迫於朱玫淫威,沒能做到“威武不能屈”而已,平心而論,他們是有罪,但罪不至死。

僖宗列出了一份長長的死亡名單,除了跟隨他逃往興元府的,餘下的滿朝文武幾乎全都榜上有名。

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之後,血腥清算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皇位之爭。朝廷內外人人自危,因為這份名單始終是“未完待續”狀態,隨時都在更新、新增新鮮內容。

這個時候,很少有人會為名單上的人鳴冤叫屈,特別是在清算進行的過程中。因為在這敏感時期,任何替榜單喊冤,甚至僅僅是表現出憐憫、遺憾的行為,都將被視作是名單人員同黨,而被一同清洗掉。

漢末,蔡邕聽到董卓被殺的訊息,不禁嘆了一口氣,隨即便被司徒王允當做董卓黨羽而一起殺掉。嘆口氣就掉腦袋,更別說替董卓喊冤了。蔡邕,東漢名臣,書法家,文學家,他的女兒更出名,蔡文姬。

如今,楊復恭要利用這個機會血洗政壇,排除異己,在這時候,誰敢為逆賊喊冤?

有,宰相杜讓能。

杜讓能不懼兇險,據理力爭,最終將名單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員保全了下來(免者十七八)。

這應該是是唐末版《辛德勒的名單》了。

受到封賞的同樣不在少數。

僖宗兌現了承諾,任命王行瑜為靜難軍節度使。同時,任命李茂貞為武定軍節度使;楊守宗(楊復恭義子)為金商節度使;楊守亮(楊復光義子)為山南西道節度使;顧彥朗為東川節度使。

該殺的殺了,該賞的賞了,僖宗在“楊派”宦官集團的輔佐下,起駕回京。江山社稷又有了回暖復甦的跡象。

然而有一個人卻比較糾結,他就是鳳翔節度使李昌符。他與朱玫原本是笨賊二人組,篡逆好基友,共同擁立李熅稱帝,如假包換的始作俑者。只因分贓不均,才暗通僖宗,迷途知返。

雖然他及時懸崖勒馬,卻沒有戴罪立功,朱玫不是被他火併的,李熅不是被他擒殺的……李昌符的處境很尷尬。

儘管僖宗明確表示既往不咎,但他仍然惴惴不安,生怕僖宗會在回到長安之後反攻倒算。

萬般糾結的李昌符做了一個更糾結的舉動:扣留僖宗。

他不敢強行扣留,老戰友朱玫是他的前車之鑑。李昌符的做法更溫和一些。

“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麼漫長……”一首《故鄉的雲》實在太應景。長安似乎是僖宗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當僖宗的隊伍途徑鳳翔時,李昌符藉口長安的宮殿尚未完工,堅持讓僖宗在鳳翔多駐幾日。

僖宗歸心似箭,卻也不好拒絕李昌符的熱情挽留。

逗留幾日,證明朝廷不計前嫌的誠意,以免引起李昌符的猜忌。畢竟現在的朝廷再也經不住任何風吹草動了。

幾日,到底是幾日呢?

光啟三年(887)3月18日,唐僖宗駕臨鳳翔,一口氣住到了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