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走下神壇的田令孜(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建把傳國玉璽牢牢捆在腰上,攙扶著唐僖宗,從熊熊火焰和滾滾濃煙中跳躍而過。
夜晚,田令孜用幾塊兒木板臨時搭了一個窩棚,權且算作唐僖宗的行宮了。這是當前條件下的最高規格待遇,其他人只能露宿。
就這個破窩棚,也只是充當一個象徵意義,以示天子與平民的不同,而毫無實際意義,因為它連最基本的遮風擋雨的功能都不具備。
破窩棚之下,連張草蓆、枕頭都沒有。
王建跪在地上,讓唐僖宗枕在他的大腿上。整整一夜,王建都沒有休息,也沒有進行飲食。
那畫面太美。
等唐僖宗睡醒之後,頗受感動,解下身穿的御袍,賞賜給王建,“朕實在沒有其他東西能夠賜給你的了。這上面有朕的眼淚(原文有這句),還有你的溫存(但沒這句),你就拿它做個紀念吧。”
緊趕慢趕,田令孜一行人剛剛透過大散關,就得到訊息:石鼻防線全線崩潰,朱玫已經追到大散關。
朱玫、李昌符派人阻塞所有險要道路,燒燬驛站馬車,前堵後追。田令孜一行人只得另闢蹊徑,繞道小路繼續逃亡。有三四次,唐僖宗差點兒被追兵抓住,終於在王建等“隨駕五都”的保衛下,順利翻越秦嶺,抵達興元府。
田令孜命令“隨駕五都”分別在險要關口駐軍,並派人整修棧道,恢復交通。
至此,武力搶奪唐僖宗的計劃宣告失敗。即便關西聯軍攻入興元府,田令孜也可以把唐僖宗繼續挾持到成都,更何況天子在田令孜手上,關西聯軍投鼠忌器。
宰相蕭遘的做法是帶領文武百官集體上疏,揭發田令孜的罪惡,請求聖上誅殺田閹。
誰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要不然,他們還有別的辦法嗎?
有。
朱玫找到蕭遘,說出了自己的新辦法:擁立新君。
“皇帝離開長安已有六年之久,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好不容易才將長安收復,想不到皇上竟然把功勞算在宦官頭上,把大權交給閹割過的人,以致天下大亂。而今,無故調動藩鎮,招來滔天大禍,不得不再次出逃。前幾天,我奉你的命令前去接駕,卻遭無端指責,好像是我要劫駕似的。依我看……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來解決問題?”
“朱公有何高見?”
“李姓皇族子孫還有很多,事已至此,不妨另行擁立一位……”
蕭遘斬截道:“胡說!聖上主政十四年,並無重大過失,只不過是田閹專權。聖上每次談及大權旁落,都會悲痛落淚。且這一次,聖上無意出奔,是田閹率士卒強行脅迫,一切罪責都在田令孜,天下誰人不知?”
朱玫低著頭,知道自己的一套歪理邪說是糊弄不了宰相的,但臉上的表情也顯示出了不服氣。
蕭遘繼續說道:“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率部返回本鎮,上疏請求聖駕還宮。至於廢立之事,免開尊口!”
朱玫是鐵了心要做董卓了。他之所以提出擁立新君,是因為在石鼻捕捉到一位李姓皇族成員,嗣襄王李熅。
李熅是唐肅宗的玄孫,由於生病,逗留石鼻,被朱玫俘虜。
朱玫如獲至寶,頓生廢立之心。
本以為戰事陷入僵局,且田令孜動輒以天子名義發號施令,大家苦不堪言,擁立新君之事必然會一呼百應,卻沒料到以蕭遘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如此頑固不化。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動作要快,以免夜長夢多。
朱玫召集文武百官,宣佈道:“我擁護李姓皇族的一位親王承繼大統,重建帝國,膽敢反對的,斬首!”
朱玫請蕭遘撰寫李熅稱帝的奏章,蕭遘推辭說文思衰退,拒絕起草。於是,朱玫逼迫鄭昌圖執筆。
李熅接受了文武百官聯名擁護他當皇帝的奏章,並在朱玫的保護下,返回長安。
需要一提的是,崔安潛在這個時候向李熅遞交了宣誓效忠的信件。這成為崔安潛的一大人生汙點。
田令孜想緩和與王重榮的關係,給他加授官職,並要求他調撥十五萬斛糧食。王重榮回覆:不殺田令孜就不給糧食。
文武百官在擁立李熅之前,也不斷上疏請殺田令孜。
天下藩鎮軍閥也紛紛上疏,請求誅殺田令孜。
現在,呼籲誅殺田令孜,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是政治正確,是各大鍵盤俠忠君愛國的體現。
蝴蝶效應,一系列的陰差陽錯導致局面徹底失控。在慾望的驅使下,棋局自發進化,超出了頂層設計者的預期。
田令孜最初只是想與王重榮爭奪鹽利,可短短几個月之後,田令孜卻墜下神壇,由隻手遮天落得幾乎沒有立足之地。手中唯一的政治資源——天子,也遭受到來自新君李熅的致命打擊。
不,還有機會。田令孜不會坐以待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