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魂斷藍橋(第2/2頁)
章節報錯
慶幸的是黃巢急於用人,沒有論軍法斬殺敗軍之將。
鳳翔鄭畋、河陽諸葛爽、河中王重榮、忠武周岌……長安四周藩鎮先後降而復叛,黃巢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先前被擊退的鄜延節度使李孝昌、夏綏節度使拓跋思恭,捲土重來,進駐東渭橋,直接威脅長安城東北。
黃巢派尚讓掛帥,帶著朱溫,抵抗東渭橋的藩鎮聯軍。
在戰場上失去的榮耀,必須在戰場上奪回;戰場上留下的恥辱,也只能在戰場上洗刷。
朱溫是哀兵必勝,連戰連捷,打退了鄜延、夏綏聯軍。
李孝昌與拓跋思恭都是党項人,原本散居於帝國西北,是大唐帝國“羈縻懷柔”政策的受益者。如同沙陀等少數民族一樣,他們的領袖最擅長的是政治投機。每當帝國有難時,如安史之亂、龐勳之亂、黃巢之亂,他們就會起兵勤王,為國立功,然後加官進爵。
而一旦遭遇頑強抵抗,面臨硬仗時,這些投機分子又都會遠遠避開。
當朱溫所部氣勢洶洶地殺到北岸時,李孝昌、拓跋思恭向鄰近藩鎮發出求援請求。
“掃黃聯盟”的鬆散弊端再次顯現。面對鄜延、夏綏聯軍的求援,居然沒有任何一個藩鎮響應,更無一兵一卒、一錢一糧的支援。
諸路藩鎮聯兵掃黃,沒有實質的統一指揮,沒人真的聽從“總指揮”鄭畋的排程,甚至沒人向他彙報戰場情報,基本是各自為戰。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打起仗來更是狼上狗不上。
鄜延、夏綏兩鎮是最早赴援京師的五鎮之一,結果呢?邠寧、涇原佔據長安之後,居然不通知其他三鎮,而是獨吞戰果,忙著洗劫長安城。
有好處的時候,不想著人家,該拼命了,又讓人家獨自抵抗強賊?讓人家跟巢賊拼個兩敗俱傷,你們再來個一勺燴?哼,媽的媽——姥姥!
李孝昌、拓跋思恭悲憤交加,憤然撤兵,撤離戰場,退守富平。
朱溫奪得東渭橋控制權,並乘勝攻佔了高陵、櫟陽,撕開了長安北面的缺口,西逼涇陽、東窺河中。一舉洗刷鄧州之敗的恥辱。
尚讓對此很滿意,“朱溫是個好同志。”於是返回長安,換孟楷前來督戰。
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失,我們暫無法準確地給黃巢集團排座次,除了黃巢和尚讓之外,只能並排列出幾個核心人物,例如孟楷、林言。他們幾個是核心權力圈,是嫡系中的嫡系,“從龍派”中的“從龍派”。即便像朱溫這樣,追隨黃巢多年且屢立戰功的人,也無法躋身其中。
朱溫,一直徘徊在黃巢集團的核心權力圈之外。一直做外圍。
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導致黃巢集團向來喜歡排外。除了對非“從龍派”的排擠和打壓,“從龍派”內部也是勾心鬥角,越是外圍越遭受來自核心圈子的排斥。
“東渭橋保衛戰”,黃巢就對朱溫不放心,派二號首腦尚讓親自壓陣監督。取得大勝之後,也要派心腹孟楷督戰。
黃巢集團還來不及招聘足夠的宦官做監軍,其實尚讓和孟楷就是在扮演監軍宦官的角色。
面對集團高層的親自監督,朱溫倒不覺得彆扭。相反,他還有那麼一點點的興奮,因為這是他在領導面前好好表現的機會,就像他在廣州那樣。什麼尚讓、孟楷……讓黃巢親自來督戰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