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懿宗駕崩(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都幹掉兩個宰相了,還能饒了你?”
貶王鐸為宣武軍節度使,貶出朝廷,排除在核心權力之外。
王鐸,是韋保衡進士科及第時的主考官。
在科舉制度下,官場倫理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主考官與及第進士(恩同父子),以及同年及第的進士(親如手足)。這層師生關係、同學關係,是天然的政治同盟,尤其是在士人階層發生派系鬥爭的時候。這一點在唐朝、明朝、清朝的政治鬥爭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王鐸,是韋保衡及第時的主考官,之前在“於琮案”中被貶的蕭遘則是韋保衡同年及第的進士同窗。
如果只看這三人的履歷,摸排社會關係,會先入為主地認為王鐸和蕭遘必定也是“韋保衡黨羽”。但,他們不是。他們鄙夷韋保衡的為人,也就都遭到了韋保衡的無情排擠。
至此,新晉駙馬韋保衡,先借用公主之死,醞釀而成“醫鬧案”,又在兩年間製造了“劉瞻案”、“於琮案”、“韋殷裕案”等一系列政治色彩濃厚的官場地震,進行了大洗牌,終於獨攬大權。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就在韋保衡取得了政治鬥爭的全面勝利時,他忽然看到了一個致命的隱患——岳父大人命不久矣!
他的岳父唐懿宗,已經是四十一歲高齡了。
眼見唐懿宗龍體江河日下,韋保衡比皇帝本人還著急。“我的老岳丈啊,我的老泰山,您是我親爹!您比我親爹還親爺爺呢,無論如何,您可得撐著點兒。”
唐懿宗的愛好非常廣泛,除了不喜歡臨朝聽政、處理國家大事外,他喜歡唱、跳、RAP、籃球,還迷信佛祖。
在此之前,只要龍體欠佳,他要麼大赦天下、要麼就給寺廟捐款,乞求佛祖保佑。倒也屢試不爽。
現在,唐懿宗又心血來潮,要效仿他爺爺——唐憲宗迎佛骨。
迎佛骨,就是派人去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到京師,之間大約三百里路程。
天子迎佛骨,不是派個騎手取來這麼簡單。這是一項花銷浩大的工程。
奉迎佛骨的詔書一經下達,勸阻的奏章就如雪片般飛來。還學唐憲宗迎佛骨?您忘了憲宗皇帝是迎接佛骨之後就暴斃的嗎?你學這個,這不是倒黴催的嗎?
唐懿宗不知被誰——也許是韋保衡(特此宣告:空口無憑,查無史料,純屬瞎猜,如有紕漏,概不負責)灌了迷魂藥,一門心思要奉迎佛骨,表達自己的虔誠。甚至立下Flag說:“哪怕只看一眼,我死了都值(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
您起這誓幹嘛呀!
唐懿宗一意孤行,誰也勸不住。
最終,在鹹通十四年(873)3月,迎佛骨的燒錢專案正式啟動:
京師大肆興建佛塔;用珠寶編成帷帳、檀香木製成小推車、鮮花點綴長幅旌旗和車頂傘蓋,所有用具全都用金銀玉石、錦繡綢緞和翡翠來裝點,往返於京師與法門寺之間,車馬賓士,晝夜不停。
4月,佛骨抵達首都長安。禁軍儀仗隊開道,皇家樂隊吹吹打打聲振屋瓦,燈火通明綿延幾十裡……規模空前盛大,遠超帝國最隆重的祭天大典,更令死去憲宗皇帝望塵莫及;富戶們夾道搭建綵樓,攀比炫富。
唐懿宗受此感召,親自上前迎接。這位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大唐天子,居然激動地跪在地上,伏地叩頭,以至於悲痛哭泣,淚流滿面,畢恭畢敬地雙手合十,舉到額頭。
同來的和尚以及百姓中經歷過憲宗迎佛骨(事在819年,距當時54年)的老人,都獲賜大量金銀綢緞。
唐懿宗親自把佛骨接進皇宮。
3天后,再把佛骨供奉在安國崇化寺。唐懿宗再下詔書:大赦天下!
如此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奉迎佛骨,見效了嗎?
當然啦,立竿見影!
4月8日迎佛骨,7月16日唐懿宗病危,7月18日趕緊立下遺詔、交代後事,7月19日就急匆匆駕崩了。享年41歲,過早的離開了我們。
從迎佛骨到駕崩,正正好好一百天。
唐懿宗遺詔:普王李儼為皇太子,繼承皇位;韋保衡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