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往往身手矯健,弓馬嫻熟,都是難得的精銳將士。事實上,唐朝的精銳部隊很多都是蕃兵蕃將。

而這些人在被分配到地方之後,飽受歧視和排擠,又遠離自己的家鄉,日子過得並不如意。

王式訪查花名冊,找到了一百多名吐蕃、回鶻士兵,對他們大加賞賜,又給他們的父母妻兒做了妥善的安排,照顧地無微不至。這些老兵(不是年齡老,而是作戰經驗豐富)非常感動,“皆泣拜歡呼”,士為知己者死,紛紛表示願意為王大帥效死命,赴湯蹈火,報效王大帥之恩。

王式又違規徵調了二百匹龍陂監的牧馬,配給給這夥蕃兵,這樣就擁有了一支唐朝最稀缺的騎兵部隊。起用龍陂監牧馬,行政手續上涉嫌違規,但王式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書呆子,戰爭時期,特事特辦,決不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接下來,王式下達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一,開倉放糧。

命令諸縣開啟官倉,賑濟百姓。

諸將官表示疑惑,說戰爭剛剛打響,軍糧緊張,如果把糧食都分給百姓,那軍隊吃什麼?

王式說:“這不是你該問的。”(非汝所知)

二,廢除烽火臺。

烽火臺,是古代最高效的通訊手段了,快速傳遞軍情,便於統帥指揮應對。而王式則下令禁止使用。

諸將對此更是充滿疑惑。

王式說:“這不是你該問的。”

三,懦卒良馬當斥候。

挑選一幫貪生怕死之輩,配給最優秀的千里馬,卻不配發兵器鎧甲,並且讓他們充當偵察兵,打探敵人的情報。

眾將不解。

王式說:“這不是你該問的。”

最後,王式將部隊一分為二,分為東路軍和南路軍,給出了各自的作戰任務,並再次嚴明軍紀:不準騷擾百姓;不準殺良冒功;准許賊眾繳械投降、解甲歸田;繳獲的戰利品可以自行處置,不必上繳。

大軍出發,平賊滅寇,建功立業!

兩路平亂大軍與賊軍前後十九戰,比分是19:0,官軍19連勝。

王式貫徹了“巨石拍卵”的平賊方針,請朝廷又徵調了忠武、義成、昭義等軍,前來助陣。並且早就洞悉了賊軍的心理,提前安排人切斷了賊軍陸路和海路的逃跑路線,把裘甫牢牢圍困住。

諸將又不解了,說困獸猶鬥啊!兵法有云,要圍三面、撤一面,所謂網開一面啊。

王式說:“這不是你該問的。”

官軍完成了戰略合圍,裘甫成了甕中之鱉。

接下來是最為激烈的圍殲戰。激烈到什麼程度呢?其中有三天之內雙方交戰83次的作戰記錄。不要跟我說什麼奇謀將略,什麼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甩開膀子就是幹!

賊軍被打得潰不成軍,而官軍也已經疲憊。於是裘甫再次表示要投降,要求和談。

諸將正要歡慶勝利,王式卻板起臉來,“他們詐降。少廢話,別問。給我接著幹!”

果然,賊軍出城搞偷襲,被早有準備的官軍打敗。於是,又發生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戰鬥。

這一次,裘甫匪幫實在支撐不住了,裘甫率領著幾個核心骨幹和一百餘眾,出城投降。

王式把裘甫押解進長安,聽候發落,把二十多骨幹成員腰斬。

有部分賊眾(約五百人)突圍逃走,官軍緊追不捨,並最終於七月初九,將殘餘勢力清剿完畢。

至此,浙東裘甫之亂宣告平定。

裘甫從起事到覆滅,大約六個月。

王式3月掛帥,4月出徵,7月初就徹底平定,前後只用了3個月。

平定裘甫,成為王式人生三大功績的第二個。

在慶功宴上,諸將官實在忍不住,就藉著酒勁兒,向王式請教起來。“我們現在可以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