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父異母的大哥楊發,曾逗他玩兒,說聽說你七步成詩,那就以蛙為題,作詩一首吧。

楊收張嘴就來:

“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

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

哥哥又以筆為題,楊收隨口答曰:

“雖匪囊中物,何堅不可鑽?

一朝操政事,定使冠三端。”

文思敏銳,霸氣外露。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神童楊收,遲遲不參加科舉考試,因為他同父異母的二哥楊假,還沒有進士及第,他不願蓋過二哥的風頭。開成年間,楊假終於及第,當年冬天,楊收就來到長安,次年開科,他一舉登第。“神童”就是這麼自信。

之後,楊收遇到了一個貴人——宰相杜悰(杜慆的哥哥),杜悰欣賞楊收的文采,開始提拔重用他。楊收得以進入到上流社會的視線中。

於是,他被另一個伯樂相中,宰相夏侯孜。在杜悰與夏侯孜的聯合推薦下,宰相令狐綯終於把楊收提拔為翰林學士,從此進入中央。

好事接踵而至。當時的大宦官楊玄價,以二人同宗,也非常器重他。這下好了,文官集團(三位宰相)和宦官集團都把楊收當做自己人,楊收同志在官場中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仕途節節高升,最終也做到了宰相。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楊收的平步青雲引起了同事們的羨慕嫉妒恨,而他自己也在一路順風順水中變得有些膨脹,崇尚奢靡享樂之風,家中門吏僮奴也狗仗人勢,這就讓同僚們更加反感。

與此同時,各路神仙大佬都要給大宦官楊玄價行賄,作為楊玄價大紅人的楊收,也就成了貪汙受賄、打通關節的關鍵紐帶。這令楊收應顧不暇,楊玄價對此很不滿意,認為楊收對自己不夠忠心,不夠聽話(以為背己)。

久而久之,楊玄價對楊收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改變,由支援改為傾軋。

失去靠山庇佑的楊收,立刻淪為眾矢之的,他的悲慘命運也就此開始。先是被罷相,貶出朝廷,之後虎落平陽被犬欺。

所以,一個小小的縣令就敢公開告發這位前*****、現副省級幹部,而且還是誣告,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八品小官的韋保衡也就是在此時此刻,跳出來勇於檢舉揭發楊收的過往違法犯罪事實。

不同於那個小縣令,韋保衡心機很重。他早就蒐集到了楊收違法亂紀的鐵證,而他那比狗還靈敏地政治嗅覺告訴他,現在才是出手的時候。

韋保衡善於投機取巧,由此可窺一斑。

他為自己贏得了不畏強權,敢於直諫的好名聲,更進入了高層領導(大宦官楊玄價)的視線“嗯,小夥子有眼力,會辦事。”

於是,韋保衡喜提同昌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