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成都保衛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2月8日,南詔再次攻城。
2月9日,成都出兵反擊,南詔失利,暫時撤退。
成都防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南詔的威脅還沒有徹底解除。
朝廷貶竇滂為康州(廣東省德慶縣)司戶;任命主戰派的顏慶復為東川節度使,成都總司令,所有援軍都歸他調遣。
顏慶復率軍與南詔軍遭遇,大戰一場。巴蜀地區的老百姓,手拿鐮刀和木棍,幫助唐軍攻擊南詔侵略者。唐軍再次獲勝,斬殺南詔軍兩千餘人。
南詔軍繼續集合數萬大軍,再度包圍成都。
右武衛上將軍宋威,率兩千忠武援軍趕到,竟然擊斃五千多南詔兵。南詔後撤,宋威駐紮在距離成都三十里的地方。
宋威,在“龐勳之亂”後期擔任西北路方面軍司令,立有戰功。他鎮壓龐勳的時候,龐勳已經是窮途末路,所以宋威是四路(先三後四)方面軍裡,少數的僅有勝績而無敗績的統帥。神補刀,撿人頭。
當時,宋威奉命駐守綿竹、漢州,是援軍的第二梯隊。結果宋威以一支偏師,乘勝追擊,竟然比總司令顏慶復率領的主力部隊更早地抵達成都城下,在屢次與南詔的作戰中,宋威的功勞是所有援軍中立的最多的。
其中一次,宋威打得世隆差點兒自殺。“(世隆)計窮,將赴水死”,緊要關頭,被手下攔住,勸他再掙扎一下,拼個魚死網破,萬一不行,再死不遲。世隆這才暫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於是,世隆派人求和,以為緩兵之計。
支詳的腰板更挺了,“談你個先人闆闆!小串串,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否則讓你慘死在這裡頭!”
城內守軍士氣高漲,打算跟宋威將軍聯合,裡外夾擊,痛打南詔軍。
然而宋威的功勳卻引來了頂頭上司——顏慶復的妒忌。
這天黎明,宋威將軍一身戎裝,坐在高頭大馬之上,迎著初升的朝陽,揚鞭南指。
他的身後,是剛剛飽餐戰飯的精銳士卒,他們精神飽滿、士氣高漲,他們在宋威將軍的帶領下,頻頻以少勝多,打得侵略者抱頭鼠竄;城裡的守軍也把手中的刀槍磨了又磨,憋屈了這麼久,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回了,跟宋威將軍一起,裡應外合,大刀向蠻子的頭上砍——去,嗨!
南詔侵略軍,瑟瑟發抖。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唐羸弱至此,也不容小覷。雖然靠著突然襲擊佔了一些便宜,但天朝大軍趕來支援之後,戰局形勢就發生了徹頭徹尾的改變。派去求和的使者往返十餘次,卻再也見不到天朝的笑臉……這位宋大將軍好生威武,我們要完!
勝利,只差一聲衝鋒的命令。
宋威緩緩抬起手臂,眼看令旗就要落下,士兵們不眨眼地盯著,唯恐不能第一個衝出去。
“報——緊急公文!”快馬信使忽然闖營,“十萬火急!”
宋威連忙接過公函,展開一瞧,是他的頂頭上司、援蜀總指揮、成都戰役總司令顏慶復的緊急公函:就地解除宋威同志的全部軍職,即刻返回漢州待命。
寥寥幾個字,言簡意賅。
宋威卻看了很久,彷彿紙上有千言,有萬語。
氣氛一下子凝固。一壺即將鼎沸的開水瞬間降到了冰點,整個軍營變得異常死寂。全軍將士靜默而緊張地盯著宋威,宋威則如雕像一樣皺著眉頭,凝視著手中的公文。
許久,宋威長嘆一口氣,雙手不再顫抖。他最後望了一眼那輪初升的太陽,無比的落寞沮喪,一言不發,返回中軍帳。
任務取消。
英勇的成都軍民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只不過因為喪失了最佳作戰機會,而付出了更多的犧牲。南詔侵略軍迎來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撤退做了更加充足的準備。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一幕並不孤單。多少英雄沒有死在衝鋒的路上,沒有死在敵人的刀槍之下,卻被身後的自己人搞死。
成都解圍在即,宋威被緊急撤職,調回二線。一日之內接到十二道金牌的岳飛,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應該頗有同感。
顏慶復力主透過軍事手段化解邊疆危機,拒絕了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用強硬的武力來回擊外族侵略分子。不可否認,他確實有一定的功勞。
然而,他嫉妒下屬的功勞,為了阻撓下屬立功,竟然濫用職權,解除有功悍將的指揮權,實在是不可饒恕的。倘若援軍因此失利、成都因此陷落,那麼顏慶復又會以何種面目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呢?
有驚無險的是,巴蜀軍民同心協力,最終還是取得了這次成都保衛戰的勝利,成功趕跑了南詔侵略軍。顏慶復也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立有一定的功勳。功是功、過是過,咱們黑白分明,客觀公正,對歷史負責。
歷史很會開玩笑,顏慶復拯救了成都,卻害死了唐王朝。
他肯定不知道“蝴蝶效應”,更不會知道自己的這次濫用職權會為唐王朝埋下一顆滅亡的種子。
這顆種子靜靜等待著,在下一場暴風雨來臨之際,它會適時地開花結果,把大唐帝國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