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朕太聰明瞭(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式開海可是一個非常得罪人的事情,因為你一旦開海了,情況可就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以前是禁海的狀態,也就是大明根本不管你在海上獲利多少。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你再想海上獲利,也就無需打點這個打點那個,全憑實力才能出海了。
以後海洋貿易常態化,隨便一個人只要拿到手續就能正常的出海貿易了。
這就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海上貿易合法正常化了之後,那麼出海可就不是那些大戶的專有權利了,平民百姓也能做這個事情。
就好比現在的情況,想要出海不得打通當地官府的通道啊,那就需要花費不少的銀子。
還有就是,你以為什麼人都可以求官府的官員做事?人家就得給你做?
其實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你拿著錢都沒有求人辦事的地方。
簡單的說,人家官員都不認識你啊,誰知道你是個什麼玩意,萬一是什麼都察院或者其他的督查官員裝扮的可怎麼辦,現在上面查的緊,被抓到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不是熟人,或者熟人帶路,你就算是把錢放在了官員的面前,人家也會大義凜然的告訴你,你這是在企圖行賄!是違反了大明的法律法規的!
然後派人把你拿走,抱著錢交給上面的監督官員,表明自己深明大義兩袖清風,絕不可能與這些下流商人一起為伍,勢必要與那賄賂的骯髒商人做鬥爭。
所以一個地方能夠認識官員的都是些什麼人,那肯定都是高門大戶啊,除了這些人普通人誰有資格去認識官員啊。
一個地方的高門大戶才有幾家子,而且這些高門大戶還不一定都和官員關係好能夠打通關節。
於是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壟斷。
一個地方能夠打通關節的就這麼幾家,然後這幾家為了利益最大化再聯和起來,如此便拿到了定價權。
裡面的東西要出去需要經過這幾家海商,外面的東西要進來也要經過這幾家海商。
渠道都被人家給掌握了,那麼最大利益自然是人家的不是,就好像浙江那邊盛產絲綢,每年大量的絲綢被從海上送出去,結果當地的百姓卻根本沒有得到多少的利潤,雖然他們很努力的在織布繅絲了,但是絕大部分的利潤都被渠道商給拿去了。
就好像後世水果手機,大部分零件還有組裝是在國內,但是國內做了九成的工作卻只拿了千分之幾的利潤一樣。
浙江的百姓忙的最多,卻得到的最少,只能維持一個溫飽,有的甚至連溫飽也維持不了。
而那些壟斷的海商,卻是朱門酒肉臭,不管路邊凍死骨啊。
他們壓榨百姓壓榨到了一個令人氣憤的程度,百姓對此苦不堪言。
既然這個海禁並不影響海商貿易,而且還如此的危害百姓危害國家,只能肥了不法商人,那麼這個政策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想要廢掉這個海禁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海上貿易干係重大,和沿海的百姓利益息息相關,想要推行下去必定會遇到極大的阻力。
然後那些既得利益者也會把焦點聚集在企圖動這份蛋糕的人身上。
你敢斷了我們的財路,未必我們就不敢與你魚死網破啊。
這些年朱由校遭受了多少次暗殺,雖然每次都沒有成功,但是就怕馬有失蹄有人打眼的時候。
廢除海禁建立新的制度,一定有許多人恨不得這個提出的人去死,不管他是什麼人,反正肯定有人鋌而走險的把他給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