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盧遠給安靜拍了幾張照片,並在橋頭採了一束野菊花給她。

夜晚,安靜看著客廳一角花瓶裡綻放的野菊花心裡有了依戀之情,於是踏著月色去橋上賞月。

未料洗完照片的盧遠心神不寧也來到橋上觀看夜景。

兩人不期而遇,一番長談後,安靜邀請盧遠次日去家中做客,盧遠要求她繼續幫助自己勘景。

第二日,兩人在橋上拍照勘景。夜色降臨時,兩人回到安靜家中共進晚餐。

在燭光音樂的薰陶下,兩人不禁相擁共舞靈慾交融。

此後兩天,兩人整日廝守。

兩天後,為了家庭和責任,安靜拒絕了盧遠同去洛杉磯的請求,兩人痛苦離別。

20年後,盧遠身染重病,臨死前他寄來一枚戒指和安靜在橋上的照片。

安靜把戒指和照片鎖進木箱,裡面全是盧遠這些年執導電影的錄影帶。

10年後,安靜平淡離世,死前要求兒女將她的骨灰撒在金門橋畔。

兒女翻開木箱才知道自己的母親這麼多年一直心有所屬,卻因為對家庭的責任而固執堅守,放棄了自己的愛情。

他們理解並同情自己的母親,並開始審視自己一直宣稱不幸福的家庭,最終決定像母親一樣堅守家庭放棄了離婚的打算。

看完書稿,安慧宜默默流淚。

只有她知道陸致遠寫這本書的目的所在及隱隱所指,男女主角的名字分明就含了陸致遠和安慧宜的名字。

隨書稿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張紙條。

“安,見字如面,我不能給你戒指和照片,只好寄來書稿,以作念想。此書稿無副本,出版與否在你。願你一切安好,靜惜流年。”

安慧宜擦去臉上的淚水,燒掉紙條,將書稿收好。

“慧宜?”門口葉開福敲門,安慧宜開門。

“你哭了?”

“沒有,想起了一些往事。”

葉開福意味深長地看著她嘆道:“歲月如歌催人老,自己看開點吧。”

安慧宜若有所思,平復心情後走回臥房。

15年後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出版《廊橋遺夢》,廣受好評。

該書透過25種語言譯本獲得1200萬冊的世界發行量,並於1995年搬上銀幕。

1994年引進國內時,香港大學一紙訴狀將《廊橋遺夢》作者告上法庭,指責其抄襲一本存放學校久未發表的《橘橋遺夢》。

法官經過調查後,認定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確實存在抄襲。

這一結果讓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瞠目結舌,同時也讓《橘橋遺夢》聲名大振,世人紛紛打聽此書內幕。

香港大學三緘其口,只說是一位女士免費贈送學校,遵其囑咐三十年內不予出版。

那時候網際網路已經開始普及,這本《橘橋遺夢》雖然未能出版卻還是透過網際網路廣為流傳,成為那一年最知名的暢銷書。

之後有人聲稱此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陸致遠,女主角安靜是其萍水相逢的紅顏知己。

這個訊息讓世人震驚莫名,卻無從蓋棺定論,因為那時的陸致遠早已周遊世界不理世事多時。

至於書裡的安靜,任人猜破腦袋也想不出到底會是哪個女子的原型。

葉惟生隱有所覺,卻沒有站出來說一個字,因為安慧宜離開人世已有十餘年,具體真相如何他也無從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