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產權易主的華人行,在港人心目中更是不一般。

20世紀初,港島中環還是洋行的天下,華商想要躋身其間根本沒有立錐之地。

當時有一位地產商在皇后大道中興建一座商業辦公綜合樓,樓建成後,華人競相入夥承租。

彼時洋人一貫自以為高人一等,不屑與華人同樓棲身,於是已付訂金的洋人紛紛退租。

結果這座大樓成為華人的“獨立王國”,其後更名為“華人行”。

因此樓發跡的華人不在少數,最具影響的便是創立遠東交易所的李福兆。

1963年,時為香港股壇教父的李福兆與友人在此樓密謀成立與香港會抗衡的證券交易所。

6年後他們秘密安裝150條電話線至華人行,終於宣告遠東交易所成功開業。

眼下華人行因年代久遠,建築十分陳舊;更因華人行位於高樓林立的中環銀行區,以小矮人角色自居,不勝悽惶。

滙豐銀行此時購得華人行產權,自然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意欲清出地盤發展新的出租物業。

這則新聞不可謂不轟動,但全港唯一知道這則訊息實際意義的,非陸致遠莫屬。

華人行的動工重建,標誌著香港新一代首富李家誠的正式崛起。

說起李家誠,港人皆知他言行拘謹,既無言談犀利、口若懸河的外交手段,又非巧舌如簧、精明善變的商場老手。

他只是一貫奉行“誠實”及“信譽”兩條準則,且能始終堅守,這才讓他信譽旦旦的名聲廣為流傳。

也正是這個專案得動工,李家誠得到了財神爺沈弼的友誼,從此大殺四方財源滾滾。

自己要不要阻止呢?陸致遠手指輕叩桌面擰眉沉思。

自己要對付劉灤雄,李家誠跟他是一個商會的,他屆時會不會出手助劉呢?

眾所周知,朝州商會是香港最團結的商會之一,他們早已把最初的商會宗旨

前八字“敦睦鄉誼、促進工商”演繹成了“一致對外、共拓商機。”

沉思良久,陸致遠還是放棄阻止李家誠崛起的程序。

他崛起便崛起吧,自己沒什麼好處而強行改變別人的命運,似乎有點缺德。

他若真要阻止,那便開戰。

重生一世畏這怕那的,有什麼意思?

莫南尋推門而入,高興地說道:“老闆,報紙銷量已經大幅躍升,收回失地大有希望。”

陸致遠撇嘴道:“收回失地?別這麼沒志氣好不好,我們要屢創高峰躋身港報前十才行。”

莫南尋“啊”的一聲驚叫出口,陸致遠不予理會,拿起桌上的文稿遞給他道:“這些爆料給承偉看看,明早發表。還有,溫潤安住哪?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