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陸致遠交待了員工諸事小心應付之後,攜手何正峰前往港升酒吧。

尖沙咀毗鄰紅磡灣,是九龍半島南端的一顆明珠,也是此時香港夜場、賭場和商業最繁華的地帶。

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就在這裡發生,當時英國水手醉酒鬧事,將村民林維喜毆打致死,時間就是7月。

從廟街過去可以不走彌敦道,直穿缽蘭街10分鐘即可到達。

兩人到了酒吧門口,正要進去,被兩個年輕的守衛擋住了。

“你哋做咩啊?”

陸致遠解釋道:“裡面有朋友叫我們過來的。”

兩個守衛相視一笑道:“北佬系咩?最好返去啦。”

兩人一聽這話臉色微變,心裡惱怒。

其實這個年代的香港,區分內地過來的或是香港本土人僅僅以說國語還是粵語來區分是很偏頗的。

就拿香港來說,從1949年至1970年,香港一直都是國語文化流行期,粵語反倒頗為低迷。

去年那麼多的香港電影僅只一部是粵語片,今年乾脆沒有。

也就是這兩年伴隨著《禪院鐘聲》、《唐山大兄》、《相思淚》、《就此模樣》等粵語歌曲的出現以及嬰兒潮一代和他們的父母心態的改變,才有了講粵語的“香港人”一詞出現,並且越叫越順,引以為榮,甚至開始漠視內地。

殊不知沒有內地東江供水工程的修築,香港人只怕早就渴死了。

陸致遠想了想,拉住了上前的何正峰,冷聲道:“那麻煩你們進去跟敏哥說一聲,就說我們聽了你們的話回去了,有什麼事明天再說。”

“等等,你...你剛才說...說誰?”

“陳蕙敏,敏哥啊?怎麼了?”

“呦,不好意思,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你們二位快進去吧。我們只是開個玩笑,您可千萬別跟敏哥說。”

這個傢伙原來會說國語,兩人更是惱怒,於是不再理他,昂首擦肩而過。

進了港升酒吧,裡面生意很好,卻並不吵鬧,畢竟夜色尚淺。

酒吧最裡面的座位上,陳蕙敏正在招手,旁邊還有一男二女。

兩人走了過去,喊了聲“敏哥好。”

陳蕙敏站了起來介紹道:“這位是著名影星于慧,這位是著名影星李林林,亞洲影帝的女朋友,這位是紅遍港臺的美男子鄧桄榮,你們叫榮哥。“

兩個女人聽了他這番介紹淺笑不已,都拿粉拳招呼他。

“好了,我繼續介紹,這兩位就是我今天結識的少年英豪,阿遠,阿峰。榮哥你別笑,他們武功真的很勁。”

幾人坐下後,陸致遠抬眼打量著英俊灑脫的鄧桄榮。

關於這個人,他當然知道,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有人說他義薄雲天、仗義疏財,是性情中人;也有人說他欺壓良善、貪財好色。

陸致遠因為蜘蛛精的傳聞言猶在耳,因此對他沒什麼好感。

另外兩個女的長得頗有姿色,應該都是電影演員。陳蕙敏說的亞洲影帝,應該就是憑《報仇》獲得第16屆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獎的姜大衛了,目前香港只有這位是亞洲影帝。

兩個女人聽了介紹都是淺淺一笑,不以為然。鄧桄榮只是掃了兩人一眼沒有作聲,自顧自喝著酒。

陳蕙敏有些尷尬,就問陸致遠道:“阿遠你八極拳練了幾年了?來,喝酒先。”

陸致遠接過酒杯喝了一口,回答道:“兩個月。”

鄧桄榮正喝著酒,聽了這話一時忍不住,“噗嗤”一聲,滿口的酒都噴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