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蝴蝶效應之下,一直到黃巾之亂被平定,劉關張三人也沒有幹出點像樣的功績來。

如此一來,劉備在黃巾之亂結束後連個安喜縣縣尉都沒撈到。

好在,劉備有個好師兄公孫瓚在幽州。

黃巾之亂結束後,劉備想著他既然都已經忽悠到關羽張飛兩員猛將,並且也拉起了一支人馬來了——雖然人數並不多——但是就這麼散了未免太可惜了。

於是他就憑藉著自己和公孫瓚的關係帶著關張二人還有麾下兵馬投奔了公孫瓚。

而公孫瓚也是講情義的人,劉備這個師弟帶著兄弟來投奔他,他當然不能虧待了。

雖然劉備並沒有什麼功勞在身,但是公孫瓚一直都還是聽看重劉備的。

這從他帶著劉備一起參加聯軍就能看出來。

只可惜,如今聯軍分崩離析,公孫瓚一心只想著回到幽州繼續做他的白馬將軍打胡人,可劉備卻已經不甘心繼續在跟著公孫瓚去北方過那餐風飲露的日子了。

經過了此番諸侯討呂,他劉備已經不再是那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了。

關羽張飛二人已經徹底在諸侯當中打出了名聲,拋開呂布之外,放眼天下這般級別的猛將也不過寥寥數位,而關羽和張飛又只聽他劉備的。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袁紹這個聯軍盟主,也得對他劉備和顏悅色,好生拉攏。

而隨著地位的提升,內心深處的野望自然也就開始萌芽。

不過,雖然離開了公孫瓚,但是劉備卻並沒有選擇跟著袁紹這位盟主,他把目光放在了劉表身上。

因為劉表是漢室宗親,而他打著的名號則是中山靖王之後,比較容易和劉表套近乎。

此外,他還在幽州的時候,雖然位卑言輕,但好歹也在劉虞面前混了個面熟,如今因為幽州失陷,劉虞也是南下棲身於荊州,他跟著劉虞一起到荊州來,多少也能有個照應。

至於劉岱、劉繇,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是在劉備看來,劉岱鼠目寸光,在如今的局勢下卻仍然惦記著他那破兗州,沒有當斷則斷的魄力,註定不能長久,而劉繇亦是庸碌之輩,根本不值得投資。

事實證明,劉備選人還是有一手的。

在來到荊州之後,劉表直接就把南陽郡劃了出來供劉虞棲身,而看在關羽張飛的面子上,再加上劉備好歹也是個漢室宗親,所以劉備也被封為析縣縣令。

小小縣令,雖然官不大,但對於劉備來說卻是從無到有的突破。

雖然析縣位於南陽郡北部,荊州若是遇襲,南陽郡便首當其衝,而南陽郡若是遇襲,析縣則首當其衝,但是劉備卻很滿意。

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招兵買馬了。

劉表不願意直接承受來自北方的壓力,所以在南陽養個劉虞看家,那麼劉虞在析縣養個他劉備看家也是合情合理的。

況且,劉表養著劉虞,可是要給劉虞提供糧草給養的,而相應的,劉虞養著他劉備,自然也要給他提供糧草給養。

而只要糧草給養給到位,他還能有什麼不滿的?

或許在別人看來析縣可能是個危險的地方,但是在劉備看來,這恰恰是可以讓他大展拳腳的地方。

只是劉備不知道的是,隨著他來到析縣,他與曹操之間,似乎終於要進行一場宿命的碰撞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