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這一場天子復位之後的第一次朝會,呂布走出大殿。

望著天邊冉冉升起的朝陽,呂布不由感慨道:“方才陛下似乎比我還生氣呢。”

聞言,跟在呂布身側的荀攸也是笑道:“這是自然,陛下可是主公一手扶持著復位的,主公又是陛下剛剛親封的大將軍,結果那些宗親、外臣居然打著清君側的口號來針對主公,陛下怎麼能不生氣?”

緩緩向前走著,呂布掃了一眼旁邊同樣朝著宮外走去,卻對他敬而遠之的一眾朝臣,也是唏噓道:“年輕真好,可惜不能一直年輕下去。”

聽著呂布這突如其來的感慨,荀攸愣了一下,隨即也是反應了過來。

呂布這是在說天子劉辯吶。

如今天子劉辯不過是個剛過十歲的稚齡少年,又經歷了那麼多波折,就連僅有的依靠何太后也失去了,所以才會對扶持他重登帝位的呂布這般信任、甚至是依賴。

然而,等到日後天子劉辯逐漸長大,對於權利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認知後,他對呂布還會是今日這般態度嗎?

沒有人知道。

荀攸也不知道。

因為人總是會變的。

唯一的好訊息大概就是天子劉辯的性格相對懦弱一些,相對於年紀輕輕就頗有老成之風的陳留王劉協應該會更好控制一些吧。

當然了,不管是劉辯還是劉協,荀攸相信,只要呂布能在接下來的戰爭之中擊敗各方聯軍,一切都將不會成為問題。

因為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齟齬都會被鎮壓。

............

日子一天天過去。

外界的情報也是不斷傳到洛陽。

除了最早起兵的袁紹、袁術兩兄弟,以及打出了清君側旗號的劉虞、劉岱、劉表、劉繇四位宗親之外,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太守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右北平太守公孫瓚、長沙太守孫堅、徐州刺史陶謙也是紛紛起兵響應。

當然了,好訊息也不是沒有。

就比如北海太守孔融雖然起兵響應,但他卻忽視了青州的黃巾,以至於人還沒出青州就被青州黃巾給襲殺了,在青州平亂的吳匡也只能“含淚”為孔融收屍。

再比如原本應該也會在這件事當中摻和一手的涼州群雄,大概是這兩年被張遼給打老實了,再加上新近逃回涼州的董卓麾下眾將帶去的恐慌,這一回居然破天荒的沒有動靜,選擇了靜觀其變。

但不管怎麼說,由於呂布的做法觸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以至於這一次的聯軍聲勢比歷史上十八路諸侯討董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天下十三州,足有九州之地的兵馬參加到了這一次的聯軍之中。

可以說,除了被打怕了的涼州,天高皇帝遠的益州、交州,以及呂布的大本營幷州之外,這一次呂布可謂是舉世皆敵。

然而這跟呂布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管外面是怎樣的狂風暴雨,身處洛陽的呂布依舊是該吃吃該喝喝,大將軍府內也是接著奏樂接著舞。

反正這些聯軍現在鬧得再兇,想要真正出兵也得等到來年開春了。

劉辯復位,改元光復。

所以現在是光復元年(1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