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佈防(第1/2頁)
章節報錯
左馮翊,下轄高陵、池陽、雲陽、祋祤、萬年、蓮勺、重泉、臨晉、郃陽、夏陽、衙縣、粟邑、頻陽十三縣。
雖然理論上來說三輔之地的治所都是長安,但具體落實下來,左馮翊和右扶風其實還是有自己獨立的治所的。
其中,右扶風的治所在槐裡,而左馮翊的治所則是高陵。
正是因為如此,幷州軍在左馮翊的佈防也是以高陵為中心展開的。
畢竟,如果西涼亂軍真的入寇三輔,高陵作為左馮翊的治所,必然是亂軍首要的進攻目標。
至於左馮翊境內的其他縣,那是根本不可能全都顧及到的。
從古至今,不管是哪一場戰役,都是圍繞著一些關鍵的城池或者地理位置展開的,至於其他那些無關緊要的位置,交戰雙方基本上都不會去爭奪,因為那樣做除了浪費兵力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就拿眼下左馮翊的情況來說,呂布唯一的選擇就是扼守高陵縣,等待叛軍來攻。
如果他真要想著把左馮翊的每一個縣都守好,讓所有人都免遭西涼亂軍侵擾,從而把麾下三萬幷州軍分散到各個縣去,弄得每個縣都有兩三千人防守,那跟傻子也沒什麼區別。
真要說的話,呂布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知其他縣的百姓,遷移到高陵或者長安,以避開西涼亂軍的兵鋒。
畢竟整個左馮翊地區也就十幾萬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集中在了高陵縣,其他地方的百姓遷移起來難度並不大。
而這些百姓在遷移之後,不僅能讓自己免遭西涼亂軍的侵擾,還能起到堅壁清野的作用,讓西涼亂軍得不到補給,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百姓願意遷移。
反正訊息呂布都已經讓人傳播開了,如果當地的百姓不願意遷移,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了。
高陵。
雖然幷州軍是以高陵為基點佈防,但是呂布卻並沒有讓所有幷州軍都駐紮在城內防守。
他只是派遣了部分幷州軍入城協助城中的郡兵守城,其餘大部分的人馬則是在城外紮營,與高陵形成掎角之勢。
如果再說的準確點,那就是從錢武那裡抽調而來的五千幷州邊軍被呂布派進了高陵城中協防,而張楊麾下那兩萬五千丁原的嫡系幷州軍則是被安排在城外紮營。
在這樣的安排下,如果西涼亂軍真的來進攻高陵,那麼為了讓自己不腹背受敵,他們進攻高陵之前肯定要先解決駐紮在城外的幷州軍。
換而言之,一旦高陵受到進攻,城外的幷州軍天然就處於抗壓位。
對於這個問題,張楊雖然也有所察覺,但是卻又無可奈何。
即使他懷疑呂布是想要藉助西涼亂軍的力量來清除異己,削弱丁原在幷州軍當中的影響,但是他也沒有證據,因為從理論上來說呂布這樣的安排並沒有什麼問題。
以城外的軍營與城池互為犄角,與敵對峙,再伺機破敵,在這種戰術當中城外的軍營本來就要佈置大部分的兵力,以防被敵軍攻破。
畢竟,城中防守計程車兵有城牆可以依靠,而軍營中計程車兵能夠依靠的就只有一座營寨。
在這種情況下,三萬幷州軍,其中有兩萬五千都歸屬於他麾下,所以他當然要承擔起駐紮在城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