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聯絡劉焉的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

因為對劉焉來說,他看重的向來都只有他自己的利益。

當初劉焉上書請求廢刺史,立州牧,一開始他其實想去的是交州,因為交州山高皇帝遠,他若是成了交州牧,那跟裂土封王也沒什麼區別。

不過,後來他聽董扶說益州有天子氣,一下子就由請為交州牧變成請為益州牧了——劉焉這個人的性格由此可見。

只是,劉宏雖然荒淫了一點,但是又不傻。

他天子當的好好的,又怎麼會無緣無故封出去州牧來分薄自己的權利呢?

所以劉焉的目的一直都沒有能達成,劉宏只給了他一個幽州刺史就把他給打發了。

現在劉宏駕崩,嗅到了味道的劉焉立馬就返回了洛陽。

而且劉焉心裡清楚的很,現在的情況跟劉宏當初可不一樣,當初桓帝無子,所以才讓劉宏撿了便宜。

如今皇子辯和皇子協雖然年幼,但劉宏始終是有後的。

因此,他們這些宗室想要登上天子之位,可比劉宏當初難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焉表面上和那些世家虛與委蛇,但何苗一找他,劉焉當場就應了下來。

劉焉身為宗正,他都答應了下來,再加上何進許下的好處,短短几日之間,一眾宗室口風驟變。

以劉焉、劉虞為首的一眾宗室紛紛表示,先帝駕崩,雖然未曾設立太子,也沒有遺詔留下,但皇子辯作為何皇后所出的嫡長子,理應繼承大統。

面對這些突然轉變口風的宗室,以楊袁兩家為首的世家以及驃騎將軍董重等人除了罵劉焉他們幾句之外,卻也無計可施了。

畢竟,洛陽內外的兵馬盡在何進掌握之中,他們賴以為援的宗室大臣又都背叛了他們,他們還拿什麼跟何進爭?

甚至於,除了驃騎將軍董重之外,以楊袁兩家為首的一眾朝臣也是跟著轉變了口風,絕口不提要擁護皇子協登基的事情。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最後是誰登基,都還是要用他們的。

皇子辯登基,頂多也就是大將軍何進權勢更盛一些,他們少一些利益罷了,還傷不到筋骨。

就這樣,光和七年(184年)十二月,洛陽城中一切終於塵埃落定。

在大將軍何進的支援下,儘管沒有遺詔,但皇子辯最後還是成功登基,改元中平。

是為,中平元年。

而在劉辯正式登基為帝之後,一場瓜分功勞的盛宴也是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