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好我好大家好(第1/2頁)
章節報錯
賈詡的想法呂布暫時還不知道。
他回城當天先是去安撫了一番嚴清,自己也順便釋放了一下壓力,等到了第二天,他就開始處理先前這一戰的後續了。
雖然這一戰是他大勝而歸,斬殺了敵酋和連,殺敵、俘虜無數不說,還繳獲了不知道多少的戰馬、牛羊,但是對於一場戰爭來說,戰鬥結束了,卻並不意味著一切就都結束了。
恰恰相反,在戰鬥結束之後,很多事情才剛剛開始。
首先就是戰後論功行賞的問題。
這裡的論功行賞並不僅僅指的是他對麾下立功將士的犒賞,更重要的是朝廷的封賞。
現在大漢朝廷還健在呢,他作為邊將打了勝仗,受到封賞也是理所當然。
畢竟,這一次和連大舉入侵併州,如果不是他率軍在朔方郡擊敗了和連,就算丁原最後守住了幷州,按照丁原那種放棄邊郡、固守腹地的做法,邊疆數郡恐怕也要生靈塗炭。
現在呂布在朔方郡就直接攔下了和連,一戰而竟全功,說一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也不為過。
在這種情況下,呂布封賞肯定是少不了的。
當然了,雖然這一仗從頭到尾都是呂布自己打的,丁原連胡騎的影子都沒見到,但是這一戰的功勞丁原該分的還是要分的。
這就是官場。
丁原是呂布的頂頭上司,就算他什麼都沒有做,呂布立了功,也得分一份給他,這是原則性問題。
不過平心而論,自從呂布在丁原麾下出仕以來,丁原對他一直還算不錯。
雖然這兩年因為呂布在幷州軍中聲望日隆,讓丁原對他多了不少防備,尤其是在呂布拒絕了丁原收他為義子的請求之後,兩人的關係更是生疏了不少,但總的來說,兩人表面上關係還是不錯的,起碼還遠遠沒到撕破臉皮的地步。
所以在呂布看來,分點功勞給丁原也沒什麼,反正最後還是他佔大頭。
而且,分潤一些功勞給丁原,他才能在向朝廷討要封賞的時候更加賣力。
更何況,想要讓朝廷的封賞下來,你還得向十常侍行賄。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將軍在邊塞打了勝仗,受到各種封賞自然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這一點在現在卻根本行不通。
現在是光和四年(181年),漢帝劉宏開始在西園明碼標價,賣官鬻爵是光和元年(178年)。
雖然在一開始,漢帝劉宏確實只是在賣官鬻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是劉宏覺得這樣賺錢太慢了,又或許是十常侍在中間欺上瞞下,中飽私囊,總而言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光做官要花錢買,就連立下功勞後想要得到應有封賞,也得先往十常侍那裡塞一筆錢。
也就是說,呂布這一次雖然立下了大功,但是想要把功勞兌換成封賞,還得先行賄。
對於這一點,呂布倒沒有太大的牴觸,因為他心裡很清楚大漢再過些年就要完蛋了,在這種情況下現在的大漢越是爛,他就越有機會在大漢徹底爛掉之前從中撈取更多的好處。
不過不牴觸歸不牴觸,但是這筆錢呂布還是不想給。
現在丁原什麼都沒幹就從他這裡分走了一份功勞,只要丁原心裡有點數,肯定就會主動把這筆錢出了。
當然了,這只是呂布現在的想法,具體怎麼樣還要看和丁原的溝通。
反正呂布覺得丁原大機率是會出這筆錢的。
除了論功行賞,呂布還要處理戰後撫卹的問題。
先前這一戰雖然打得很順利,但是幷州精騎還是有不少折損沒辦法,胡人實在是太多了。
儘管幷州精騎只要跟在他後面往前衝,這一仗就打完了,但最後幷州精騎還是損失了千餘人。
現在呂布的任務是把戰後的撫卹工作做好。
這些人當中那些陣亡的呂布要給他們的家人送去撫卹金。
重傷難愈,今後無法繼續征戰的,呂布則是要給一筆足夠的錢遣送回家。
至於剩下的那些只是受了輕傷,不影響以後繼續作戰的,也要給足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