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有一個世界其實在1864年就有一個科幻作家描寫過了,1864年法蘭西國的儒勒·凡爾納就寫過一本《地心遊記》的。

主要寫的便是主角和侄子從冰島的火山口進入地底世界,在2008年這部還被拍成電影。

當然科學家早已證明,地底壓根不可能存在裡描寫的世界。

當前普遍認為我們的地球的地底是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組成,只是這個定論其實也是推測。

就算科技發展到現在,也不能100%肯定地球核心是地殼、地幔、地核,畢竟人類目前鑽進深度也就三五千米,最深的勘探井達到了12千米,而整個地球半徑卻有6300千米。

相較於半徑來說,人類目前對地底世界的探索,相當於是吃蘋果時劃開了蘋果皮。

對於果核到底是什麼,那裡到底是氣態或是金屬都還不太確定,能夠肯定的只是地心肯定是一個溫度極高的地方。

目前陳涵和萊塞塔到達的地底世界,大概也只是到了50100千米左右的深度。

此時陳涵和萊塞塔已經打通了岩層,來到一個極為寬廣的地方,這裡的穹頂完全由能量護罩構成,而地面卻是綠草如茵。

能量護罩提供了熱能,替代了地表的太陽,陳涵和萊塞塔出來的地方就像是地表的半山腰的一處洞穴。

雪茄型飛行器靜止狀態懸停在山崖前方,陳涵和萊塞塔都在欣賞著眼前的景色。

對萊塞塔來說,這裡是她闊別20載以上的家鄉。

而對陳涵來說,這裡就像是一個玄幻世界。

獲得了控制雪茄型飛行器的許可權後,陳涵也能夠看到外界的一切。

所有景象都直接投影在了他的腦海裡,形成了一個360度無死角的全景畫面。

整個世界和地表的草原類似,高大的樹木十分稀少,只是零零散散的散落在草原上,這裡也沒有什麼動物。

整個世界安靜的沒有一絲聲音。

陳涵無法想象這裡的生態環境到底是怎麼維持的,密閉的世界草地種子又從何而來。

也許在溫度溼度都適合的情況下,數萬年時間自然而然就能產生各種植物。

和地表的植物不同,這裡的所有植物葉子都非常細小,陳涵還沒有看到任何闊葉植物。

應該和能量護罩提供熱量有關,和地表世界有晝夜不同,這裡的世界,永遠都是白天,能量護罩內部竟然持續發出熱量。

“你們的世界,會下雨嗎?”陳涵好奇的問道。

萊塞塔從興奮中回過神來,點點頭道:“會的,下雨的時候最中央的巨型飛船會擴散出綠光,每次下雨時整個世界都是彩色的,也許待會你就能看到,那場景美極了!”

陳涵頓時瞭然,整個生態應該完全是城市級宇宙飛船創造出來的了。

空氣流通、雨水、溫度,估計外星人早有考慮。

一個宇宙飛船,完全可以在地底創造一個世界。

比如神秘的外星種族在星際航行中,看中了某個星球的礦石或者能源。

於是決定長期待在這個星球上,他們就可以讓飛船降落,不需要進入地底,只要在地表開啟能量護罩,那就相當於模擬出了大氣層,可以搭建出整個生態系統了。

這樣也能解釋為什麼外星人的飛船會有現在這樣的生態創造能力。

“走吧,去見見你的族人。”陳涵說道。

萊塞塔早就迫不及待了,馬上啟動雪茄型飛行器朝著中心區域前進。

整個蜥蜴人基地比陳涵想象中的大了無數倍,萊塞塔沒有啟動護罩,所以速度也不是特別快,大概就是幾百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但十幾分鍾竟然還沒有達到中心!

難怪從奮鬥號所在的海溝到達百慕大三角區域海底通道花了幾小時時間,而百慕大三角區域傾斜向下挖掘的洞穴竟然也直通了蜥蜴人的基地。

恐怕數百公里內的整個區域,都籠罩在宇宙飛船的能量護罩之下。

這個宇宙飛船可以想象是多麼先進了。

大概飛了30多分鐘,陳涵估計有兩百公里左右,那直徑就達到了400公里以上。

要知道彎島東西寬100~140公里,南北最長380公里,這意味著陳涵所在的海底基地,竟然比整個彎島還要大。

要知道彎島可都生活著2300多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