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的時候也是好幾戶一起聯合起來收,相比起來就沒有競爭力了。

要解決這些困難,第一個就是提高種子的產量,既然國外的價格低,那就要讓國內的農民用便宜但產量更高的種子。

成本低產量高,甚至超過國外。

到時候國內的糧食做到出口到國外,這說不定還能擠垮國外的農業市場。

真能夠辦到的話,國外糧商的壟斷自然而然也打破了。

接下來陳涵看到的一個資料把他嚇了一跳,原來去年國內竟然進口了8169萬噸大豆!

全世界64%市場流通的大豆,全都被華國購買了。

再加上之前的玉米小麥稻米,加起來一共 12477萬噸糧食。

而全年自身生產的糧食一共62143噸,也就是說進口已經佔據20%份額。

假如少了這20%份額,是不是意味著有20%人口要捱餓呢?

陳涵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覺得應該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上面不可能看不到這些資料。

這都是郭嘉統計局釋出的官方資料。

所以這多出來的20%糧食,除了一部分進入郭嘉儲備外,大部分都是流通的。

陳涵仔細研究報告,發現進口的大豆大部分都是用來生產飼料,百分之20用來生產豆油。

也就是說如果缺了這20%糧食,最直接的後果就食物油漲價,飼料漲價。

間接會導致家禽漲價。

因為飼料的關係,說不定還會導致所有肉類都暴漲。

陳涵又研究為什麼國內不多種大豆減少進口,最終發現一個非常無奈的現實問題。

華國人口超過14億,佔據了全世界22%人口,但卻只用了7%的土地。

而像是漂亮國、袋鼠國、白熊國都是地廣人稀,他們有無數多餘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糧食。

之所以進口大豆最多的原因也很簡單,大豆的畝產量其實並不高,一畝只有120公斤。

然而小麥卻有350公斤,水稻更是達到400斤左右。

對比其他農作物,在華國種植大豆顯然不划算。

為了養活更多人自然要把少量的土地,都種植產量更高的糧食。

真的要讓華國年產一萬噸大豆,需要拿出一大半的耕種土地種植,最後只能無奈選擇收購國外的大豆。

看完報告後,陳涵悲哀的發現,除了晶片等高科技落後,農業上的落後更加讓人感到擔憂。

晶片最多是造不出手機一些智慧化產品,對生存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但糧食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那可是事關人的生命。

陳涵心中特別渴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次比解決光刻機的念頭來的還要強烈。

正在這時,陳涵感覺到腦海裡的工作列終於又被啟用了。

他的百人斬還沒有完成,這次不知道又啟用了什麼任務。

意識進入精神海,陳涵看到了又可以獎勵精神力的目標任務。

【任務:解決糧食危機,讓華國年產糧食超過10萬噸,不用進口糧食還要出口糧食,將國外壟斷糧商擠垮,成為世界第一大糧商,完成後精神力獎勵3點。】

“去年全年糧食產量總量達到了6萬多噸,任務有點難啊!不過精神力獎勵也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陳涵喃喃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