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從小在城市生活,對農作物壓根不瞭解,也不知道水稻玉米大豆這些農作物畝產多少斤。

倒是以前看電影,看到火星救援裡主角在火星種土豆,便問道:“袁爺爺,有沒有研究土豆的?”

“有倒是有,不過目前我們主要還是研究國外幾種領先的大豆、玉米還有蔬菜種子,我建議你還是先研究這些比較好。”袁老說道。

因為陳涵總能在科研上創造奇蹟,即便是跨領域做科研,也一樣取得驚人的成就,袁老還想陳涵早點攻克國外壟斷的技術呢,他可不想陳涵跑去研究土豆。

想到陳涵是個城市裡出生的孩子,對種田甚至農作物根本不瞭解,袁老建議道:“這樣吧,你先抽個時間去農村做一下調研,把調研報告寫一份給我,隨便那個農村都行,研究一下他們目前都在種什麼,種子怎麼來的,每年收益如何。”

袁老想的是陳涵調研後就會發現,土豆基本農村是不種的,現在都是大型農場才會種土豆。

而其他種子,多半都有國外的產品,到時候只要陳涵深入瞭解一下就知道,目前國外20個國家佔據全球種子市場的70%。

華國的種子公司生存艱難,棉花大豆已經被攻陷,玉米和水稻也岌岌可危。

國外的眾多種子公司,正在進行一場種子殖民行動。

全球各個國家的種子基本都已經淪陷,自我培育種子比不上國外的種子,自然而然就會被淘汰。

而隨著轉基因技術出現,種子也成為十分敏感的領域。

陳涵聞言倒是沒有猶豫,他的陳家別墅都有好多村莊,抽空去這些地方調研一下也沒問題。

於是痛快的答應下來。

會議的中場休息很快結束,各行各業的專案負責人又上臺演講。

這次會議除了讓大家知道目前華國在那些領域落後國外以外,還有招聘的目的,智慧產業規劃部這次挖了很多人,這些人都可以幫助到各個專案組。

陳涵手上沒什麼專案,也不用上臺講話了。

一天會議下來,陳涵已經知道目前太陽能發電、嫦娥計劃、祝融計劃、超算、量子計算機等等進行的非常順利。

不順利的地方就是生物領域、材料領域、發動機技術,這些和國外差距不小。

很多團隊都在邀請陳涵協助研究,但陳涵時間不夠,通通沒有答應。

也只有袁老這邊,陳涵承諾一個月內會給出農業研究報告,然後去找袁老開一個專案組,將來寫論文透過學位認證。

其實學位什麼的對現在的陳涵來說,都已經無所謂了,但能夠成為袁老的學生,這是莫大的榮幸。

孟德力甚至偷偷告訴陳涵,袁老主動邀請陳涵要他做學生,其實還有保駕護航的意思在。

有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在,對陳涵有很大的好處。

只是表面上袁老從來沒有說過,陳涵默默的記下袁老的善意,準備要是將來技術突破,一定要讓袁老身體健健康康的長命百歲。

行業峰會很多人都讓陳涵發表意見,詢問陳涵對這些專案有沒有什麼靈感或者想法。

陳涵沒有出頭,倒不是真的給不出答案,只要付出靈魂之力現在這些專案組的問題可能都可以解決。

沒有出手的原因就是事情要一步一步來,這些專案肯定需要陳涵深入參與才行,也要付出靈魂之力,陳涵準備把一些精力放在袁老這邊,先解決種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