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讓他再次感覺之前虧大了,為什麼沒想到直接在腸道尋找U型微生物,非得親自在翔裡提取。

等把液體推入小腸後,情況再次發生改變。

這裡的結構和之前不同,並且裡面充斥著消化酶。

經過胃酸和結腸微生物消化後的食物,再次經過消化酶以及各種微生物分解。

在這裡,所有可分解物質,都會變成小分子,便於人體吸收。

小腸上的刷狀緣上皮細胞增大了小腸表面積,所有分解後的有益小分子,都會被小腸吸收,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

陳涵也在這裡嘗試尋找,看看有沒有U型微生物種群,但並沒有找到,也許它們在前面的結腸,或者小腸某個角落處生存著。

很明顯活體的U型微生物應該可以抵抗腸道內的惡劣環境,而且有一套生存機理。

也許是隔一段時間,被身體吞噬一部分,也可能是在幼兒期時,它們更加活躍。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人在成年後,不管是記憶還是其他體力方面,都是在走下坡路。

一方面和身體細胞老化死亡有關,也可能和腸道微生物群減少有關。

陳涵沒時間觀察分析,這次的目的主要是跟隨U型微生物分解產物,尋找記憶力提高的秘密。

精神力只剩下10點,陳涵的意識再次縮小,把自己當成被消化酶分解的小分子,進入腸道消化細胞內。

這裡有數之不盡的消化細胞,每個細胞之間也有關聯。

所有營養物質,有的透過血液有的透過神經,傳遞到身體各個位置。

陳涵一直追蹤分解後的U型微生物,現在應該叫U分子,本以為會被細胞吸收,然後排出進入血液。

結果卻是來到了神經細胞所在的地方。

人體結構中,神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可以看成兩部分。

腦和脊髓,透過骨骼中的脊髓神經,連線了整個身體如蛛網的神經系統,人就可以感知到外界控制身體器官。

神經非常重要,大腦也是由無數神經元組成。

神經元有無數觸手,比八爪魚的觸手還多,神經細胞就在“八爪魚”的腦袋位置。

當然神經元細胞和八爪魚長的並不相同,他的腦袋上,應該還長出了一根天線,這是神經元細胞的突軸,最長可以達到一兩米!

並沒有對比比喻,而是神經細胞真有這麼長,是人體最長的細胞。

用八爪魚比喻可能不太恰當,應該說用一棵樹比喻比較貼切,神經元細胞核在樹的根部核心,外面有無數樹根突觸。

同時樹幹就是突軸,在樹幹頂端還有無數樹枝。

這就是頂端突觸。

同時樹幹是空心的,裡面有無數管道,樹幹樹枝也不是光滑的,在樹幹樹枝上有密密麻麻的介面,包括連線樹根和樹枝的介面處,其實也能夠分離和連線。

無數營養物質,線粒體透過樹幹中間的通道傳送。

樹根部的神經細胞核,和普通細胞差不多,也是一個小型工廠,生產出各種元素。

陳涵現在就進入了腸道附近的一處神經通道中。

U分子,正在一個管道內,朝著細胞核出發。

陳涵的高維視角,還可以看到隔壁幾個通道管,其中一個裡面,卻是產生生物電的線粒體!

和其他細胞不同,神經元細胞,可以讓無數大樹首尾相連,讓線粒體交換,長期保持年輕狀態。

當然如果那個神經老化死去,神經元細胞的樹幹兩段突觸,會自己運動,重新連線成一個新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