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現在住在一起,十幾年前爺爺就謀劃好退休後的去處。

找了個有山有水的地方。

距離深大自駕的話,大概也就1小時車程。

陳涵回酒店美美休息了一晚,這才精神飽滿的開車回村。

老人們住的地方,就是一個村,名叫店光村,這裡已經是東莞的地盤,村背後就是店光水庫,還有寶山。

完美滿足老爺子追求的依山傍水環境。

大概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陳文海就斥巨資建好別墅,面積超過1000平米。

比兩個籃球場還大不少,這麼大的面積沒有開發成樓宇,而是別墅,這在當年不少人都覺得陳老爺子真是腦殼有問題。

後來也因為陳家大宅做了完美示範,讓開發商盯上了店光村,結果就是整個村的其他人,都紛紛獲得拆遷機會。

店光村,從不起眼的村子,搖身一變成為深城東莞有名的富人別墅區。

宣傳口號就是隨時可以水庫釣魚,寶山郊遊。

這些年那邊發展也越來越好,幾十棟別墅都住了大老闆。

好在環境沒被破壞,依舊適合老人居住,療養。

其實南方大城市周圍的村子和內地完全不同,靠著改開福利,南方發展非常快。

本地人幾乎都比較有錢。

靠近大城市的農村,基本和內地城市沒區別,只不過少了標誌性的高樓。

但更多的是各種廠老闆拿地修建的豪華別墅。

內地人很難想象這邊的奢華,別墅一般超過1000平,而且用高高的圍牆圍著,有防護嚴密的安保系統。

圍牆裡有各種珍稀花木,從圍牆外能隱約看到一些絕美風景。

偶爾從開啟的大門看見裡面,就會看到堪比蘇州園林那樣的場景,小橋流水融入在別墅裡,是這邊很多廠老闆的最愛。

陳家大宅和大多數廠老闆喜歡的差不多,因為老爺子也是廠老闆,早年倒騰電器,後來開服裝廠做外貿,金融危機來了,廠子無奈關閉,這才修別墅養老。

別墅修好時,陳涵14歲,每年放假都會住別墅裡,對陳家大宅很有感情。

開著車回老家的途中,他還有些激動。

前世去魔都創業,可是很久沒回過陳家大宅。

南方的路非常平坦,土地大部分都是以前滄海變桑田留下的沙子,這邊修房子都要鑽幾十米深的樁井,只有這樣房子才不怕偶爾會面臨的颱風,還有土地塌陷。

沿著珠三角環線高速速度非常快,陳涵不到一小時就趕到了店光村,應該能趕上午餐。

在門口還需要登記一下,說出戶主姓名,這才讓陳涵開著大奔進別墅區。

陳家大宅本來不是開發區修的房子,但卻被小區包圍在中間,又是差不多的風格,後來物業這塊都交給保利去做了。

隔著幾百米,陳涵就看到自家那五層高的特殊別墅。

別墅佔了圍牆裡面面積的一半,相當於一個籃球場大一點,並不是方方正正的建築。

而是層次分明的階梯式樓房,好些個房間都有陽臺,在陽臺上也有各種價值不菲的樹木花卉。

別墅的牆壁,還有綠油油的藤蔓,一些淡黃色花朵開放,看起來就心情愉悅。

其實單單是這別墅的價值,恐怕就要好幾千萬了。

張奇在陳涵中獎前就說他是億萬富翁家庭,那是絕對沒有誇張。

拆遷的現金6000多萬,但幾個老人手裡的不動產可是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