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點人物對應(第1/2頁)
章節報錯
辦公室裡,易文翰在看筆記,吉時則是在網上看阿加莎的推理小說,分別是喬川進行本土化改編,用以暗示現實案件的《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ABC謀殺案》。
接近零點,吉時終於在最後一本《ABC謀殺案》中找到了一根線頭。
“哥,第四起案件,喬川用甲乙丙分別對應ABC,而實際上,阿婆的原著中還有一個D,也就是第四個人,而喬川的筆記中,虛構的案件裡也有一個‘丁’,一個不在計劃中,卻機緣巧合下出現的人。”
吉時說話的工夫,易文翰已經把筆記翻到了相應的頁碼,讀出了吉時說的那一段。
這一次的系列案件精彩完美,犯案的人設計精巧,推理的我遇強則強。要說有什麼東西破壞了這一切的完美,那就是胡嘯的死。
說好的路人甲乙丙,死掉三個就夠了,可偏偏有個胡嘯混進來,他又跟“丁”扯不上關係,實在多餘。
不過說到底,破壞這個完美,製造這個路人丁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我,如果不是我質疑要把胡嘯這個壞蛋找過來旁聽推理,卞小山和李裕珏也就不必要殺死他。
我之所以找胡嘯來,本意是有他在,可以見證我的推理,讓那些人無法對我不利,也無法更改我的推理。沒想到非但沒能達成我的最初目的,還搞出了一個不該存在的路人丁,一個不符合條件的多餘死者。
希望盧昶他們能夠找到胡嘯跟“丁”的某種關聯,把他定義為路人丁。我相信只要肯找,哪怕是牽強了一些,也能找得到。畢竟胡嘯的關係網複雜,又是美國人的狗腿子。
沒辦法,我是個完美主義者,但願盧昶也是。
總之,我在北城的偵探故事到此為止,尚城,我來了。
“沒錯,胡嘯就是丁,一個遊離於詭計之外的人物,”吉時興奮地說,“會不會這就是喬川在影射那第十一個人?”
“總不會那個人姓丁,或者排行老四吧?”易文翰覺得就算是這樣,仍舊是大海撈針。
“這個丁或者是D不只是指示某個人,還可能是某個地方,中的ABC就是這樣,既代表謀殺地點,是地點的名稱首個字母,也是被害者姓名的首個字母。”
“你的意思是既然查人是大海撈針,不如先查地點試試看?”易文翰覺得希望不太渺茫了。
“是的,萬一喬川是在暗示地點呢?他一直被軟禁著,一定希望獲救,如果這本筆記能夠先於他離開筒子樓,被有心人發現,說不定就能根據這個D或者是‘丁’的暗示找到他。”
易文翰想了想,猜測著說:“如果是地點,那麼所有帶‘丁’和‘四’字的街道場所,或者是丁字路口都有可能。範圍還是很大。”
吉時擺手,調皮地眨了眨左眼,含笑說:“查現在尚城地圖肯定不行,得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地圖。而且這個工作這麼費時費力,根本無需咱們來做。”
易文翰微笑搖頭,撥通了傅熙喆的電話。
這一晚,吉時和易文翰暫時休息,傅熙喆卻要召集人手加班加點了。他接到這個任務後非常興奮,只要是能夠幫他證明清白,他義無反顧,義不容辭。彷彿這個線索給他了,他要是查不出個所以然,自己身上的嫌疑就會又增添幾分。
清晨7點,吉時被易文翰的微信叫醒。易文翰發來一張掃描的舊地圖,是放大的區域性,顯示街道名稱是四海路,路邊一棟建築被重點圈畫出來,上面顯示是一家餐廳,叫經緯西餐廳。
吉時正疑惑,這西餐廳有何特別,易文翰又發來一張地圖。這一次的地圖更加老舊,下面竟然標註是民國20年繪製。地圖還是區域性放大,還是四海路的那一段,周圍建築有所變化,但不變的是那棟經緯西餐廳。只不過那時候那裡還不是西餐廳,而是美租界,地圖上顯示那裡是美國人的別墅。
“這家西餐廳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吉時發語音。
易文翰也回覆語音:“你放大看看,民國20年那棟建築下方的標註。”
吉時乍看上去,那個小方塊下面的確有像是兩個點似的小圖案,一開始他並未注意,還以為是老舊的地圖被弄髒了。經過易文翰的提醒,他點開原圖放大。
雖然是掃描檔案,雖然老地圖有些斑駁,但是放大後吉時很容易辨別,那根本不是兩個點,而是兩個字母,而字母的中間還有一個小圓點,也就是D•D。
“這是,是人名縮寫?”吉時馬上發語音向易文翰尋求確認。
“這是當時美國領事的家,他的豪華別墅,這位美國領事全名德里克•戴維斯,英文名縮寫正好就是D•D。喬川當年在尚城也算是個有點名氣的偵探,少不了跟外國人打交道,他知道這位領事的名字和住處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