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拒絕一個這麼信任自己的手下呢,只要是個人恐怕都無法拒絕。

事情完美解決,李寬將目光移到了李世民身上,朝著李世民恭敬行禮後說道。

“父皇,既然邊關戰事迫在眉睫,若無其他要事,我就先去邊關了。”

李世民聽見這話,差點老眼一紅,心裡那叫一個感動啊。

他自己都覺得李寬有些過於優秀了, 能有這麼優秀的兒子,簡直是大唐福氣。

李靖和秦叔寶兩大將軍對吐蕃無可奈何,李寬願意站出來迎難而上解決難題,這是解了燃眉之急。

李世民點點頭,拍著李寬肩膀說道。

“此去邊關,危險頗多,你切記要以保全性命為主,切不可莽撞行事,大唐不能沒有太子。”

“朕會給你一道聖旨,你帶著聖旨前去邊關,見聖旨如朕親臨,若有不服者,依軍法處置,是斬是留,皆可由你一心。”

李世民的考慮沒有問題。

邊關本就是邊陲之地,地處偏遠,朝廷派人審查每年也只有一次,佔地為王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如今行軍打仗,軍權的問題更不可能當做兒戲,不能在這個時候讓人給李寬添卵子。

李寬雖然是太子,但並不是在位皇帝,除非李世民親征,否則想要拿回兵權,不管是任何人去了都要受到不小的阻力。

聽見這話,李寬也覺得有道理,對著李世民行禮說道。

“謝父皇關心,父皇考慮周全,還請勞煩擬下聖旨,我已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邊關斬殺吐蕃賊人。”

吐蕃之地,李寬勢在必得。

想到要征服偌大的吐蕃,李寬心裡有些激動。

吐蕃的松贊干布,那可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牛皮首領,能與他對戰並且將吐蕃拿下,想想就覺得刺激。

戰事緊迫,容不得耽誤,李世民也不含糊,立刻擬了一道聖旨,玉璽蓋章之後將聖旨交到了李寬手中。

對於這道聖旨,李寬覺得可有可無,哪怕沒有聖旨,李寬也有信心在到邊關之後,能將兵權拿回來。

但是轉念一想,現在坐在皇位上的還是李世民,如果繞過李世民而取得了兵權,傳出去就有點尷尬,百姓會以為他架空了李世民,這可就不好了。

看見李寬接過了聖旨,李世民拍了拍李寬的肩膀,上下打量說道。

“寬兒,切記為父說的話,到了戰場上,不管輸贏,一定要以保全性命為主,朕不想大唐無太子,也不想這麼大年紀了,還遭受打擊。”

看著李世民擔憂的目光,李寬心裡一暖,感受著這濃濃的父子情,心裡生出些感動。

身為帝王,權掌天下, 顧不得兒女私情,畢竟要為天下百姓考慮,不能把私人感情放在前邊,所以不該說出保全性命這種話,畢竟邊關失守,幾十萬百姓的性命或許會出事。

但沒辦法,李世民太疼愛李寬了,李寬也太優秀了,如果李寬不再,李世民覺得自己無法再找到像李寬一樣優秀的繼承人。

因此李世民不願意看到李寬出現任何危險,哪怕一點點也不行。

甚至在李世民心中,李寬的位置比十萬大軍更重要,江山丟了還能打回來,如果李寬沒了,李世民難以想象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