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基饒有興致地看著秦冠華,他也想看看秦冠華會怎麼破局,因為裴徽說得也沒錯,大明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律令。

早在漢之後,百家便已經逐漸沒落,到了宋代,更是徹底消聲匿跡,連各家精髓都被儒家吸收了。

等到了大明,道家已經上了山,墨家只剩下一些木匠拜墨子了,兵書成了**,只在將門世家中傳承,而其他則連影子都看不到,所以也就沒了罷黜百家的律令。

現在裴徽拿大明律出來說事,秦冠華自然就坐蠟了,畢竟要說儒家凌架於皇權之上,那可就真犯忌諱了,一不小心就是被皇權徹底拋棄的下場。

南京城裡的儒家子弟之所以到現在都鬥不垮裴徽這隻老狐狸,被逼到要用刀槍的程度,除了裴徽的嘴皮子利索外,最重要的是,裴徽根本沒有照搬古先法家的思想,而是截了其中精髓,結合大明律,整出了新的法家思想。

除非儒家能將大明律定為邪魔歪道,否則在大明律上,儒家根本奈何不了裴徽這隻老狐狸。

“裴徽,你也不用得意。”

緩了許久後,秦冠華回過了神來,寒聲道:“學了法家又如何,爾等想有晉身之地依舊要學我儒家經典,作我八股之文!”

“哼!法家!笑話!”

說完之後,秦冠華一甩袖道:“我們走!與一些跳樑小醜計較,徒**份!”

接著便帶著一大群文人士子昂頭而去。

而裴徽聽到秦冠華的話,心裡也是一沉,秦冠華說的確實在理,沒有晉身之路,法家就是上不了檯面的下九流罷了。

至於學儒家經典,作八股文,那就是扯淡,學儒家經典還傳播個屁的法家思想,更何況人家也不會讓他們考科舉,現在科舉的大權還掌握在儒家手中呢!

不過裴徽也沒有太過糾結這件事,因為這件事情不是他能解決的,更何況曹毅讓他傳教,自然不會放任法家成為下九流!

秦冠華都帶人走了,徐弘基也不會閒得無聊呆在這裡,給儒家添堵可以,但是讓他去給法家衝鋒陷陣,他可沒有那麼傻。

乾清宮。

南京城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奏本自然很快就來到了朱由校的桌前。

看著奏本,朱由校輕輕地敲擊著桌面,在江南佈局了這麼久,終於有了起色。

儒家的勢力太大了,滿朝官員皆是儒家子弟,現在他還在,自然不會有人動歪心思,可是他也不能保證自己能長生不死,而單純的壓制也是不行的,壓制越久,反撲就越強烈。

如朱元璋和朱棣何等不可一世,可死了之後,儒家便再度抬頭,土木堡後,更是連皇帝都幾乎被架空,最後整個大明徹底淪陷。

所以他才想要扶持百家弟子出來和儒家打擂臺,至於黨爭這種事情,他也無法解決,哪怕到了開明的現代,黨爭這種事情依舊存在。

只是儒家一家獨大,很容易便可架空皇權,而教派多了,皇權也就有更多的生存空間,不至於輕易被架空。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儒家佔據的氣運太多了,稍微有點名頭的大儒便有四品修為在身,在天下百姓的心目中,儒家的權威比之皇權更大,所以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必須改變。

“讓魏忠賢來見朕。”

思考了一會兒,朱由校淡淡道,現在曹毅那邊沒有太多時間來處理這件麻煩事,還是得讓魏忠賢去做。

“奴婢參見皇爺!”

沒過多久,魏忠賢便來到了乾清宮。

“先看一下這道奏本。”

朱由校沒有直接說什麼,而是讓陳洪將奏本拿給魏忠賢。

翻看了幾下奏本後,魏忠賢才遲疑道:“皇爺是想要奴婢去江南?”

“不是,江南那邊不用你操心。”

朱由校淡淡道:“儒家的勢力太大了,朕要你在京城中扶持法家和墨家的勢力,壓制儒家。”

“奴婢遵旨!”

聽到朱由校的話,魏忠賢頓時眼前一亮,要知道,自從他滅了崇陽書院和應天書院後,全天下的儒家子弟都恨不得扒他的皮,抽他的筋,吃他的肉,現在朱由校想要對儒家動手,他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的。

………

東瀛,馬關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