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讀書無用(第2/2頁)
章節報錯
“唉,還那個樣。”
陳巧巧嘆了口氣,“就前兩天,前天吧,他們老師就打電話過來,說在學校裡面跟同學打架……”
如今這時候的農村,真正重視上學的家長並不算很多,房祿生與陳巧巧都不在其中,房影、房長意姐弟四個學習都不好,也並非腦子多笨,而是爸媽很少管。
爹媽都不管教的時候,成績基本就是隨緣了,房長意其實原本成績也不錯,三年級的時候還能在班上十名左右,然後慢慢開始玩,爸媽又不管,越玩越野,就開始踩著油門下坡了。
中國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不論陳巧巧還是房祿生也都有這樣的觀念,因此如果家裡孩子成績好,他們自然是開心的,覺得可能出一個“大學苗子”。
而若成績不好那也沒有什麼辦法,自己把他們送進學校去了,給了他們上學的機會,這就足夠了,他們自己不珍惜,以後也埋怨不到自己身上。
他們的精力和時間,主要放在怎麼掙錢身上,多攢一點家業給他們,讓他們娶媳婦嫁人,自己的責任就完成了,以後屬於能幫就幫。
這是家長們的攀比。
孩子成績好,自然是一件光榮的、可以誇耀的事情,否則房祿生和陳巧巧也不會讓房影留級,並且把她從隔壁村的中學送到鎮上去了。
不過最重要的龍門在高考,考上大學就是光宗耀祖的驕傲,考不上那就還是出去打工。
這時候大學還沒像後世那樣大幅度擴招,屬於很珍貴的生物,大學難考,既然考不上,那就不如早點出去打工,免得浪費時間。
這個時間點基本在初中畢業,當然也有不少是混完高中,或者高中沒考上,家裡情況不錯的,也會送去技校,好歹再混三年,然後再出去打工。
總是別人家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在上學,你就不能在家裡面待著,那樣會被別人笑話的。
房長安兄妹三個成績都不錯,房長安尤為出彩,屬於從小學就在村裡面出名的好學生,陳巧巧對此多少也有點羨慕,覺得房祿軍積了德,孩子都懂事。
不過也就僅止於此了,她心裡面仍然瞧不上這一家,抱怨了兒子幾句之後,話頭一轉,說道:“唉,反正不是讀書的料子,就混個初中畢業,然後給他找點事做,學點技術……”
這裡還是恨其不爭的語氣,隨即變得輕快隨意起來:“反正不管他怎麼樣,憑恁生哥那輛大汽車,我們長意反正不愁找不到兒媳婦。”
意思就是說哪怕我們兒子成績不好,再沒本事,有我們夫妻倆在,給他掙家業、安排門路,怎麼也都能讓他過上好日子。
結合話說前後的情景,這裡面還有一層潛含義,就是說你從容與房祿軍兩個人沒本事,不過這層貶低的含義比較隱晦和模糊,解讀為單純的炫耀同樣可以。
從容心思細膩敏感,自然聽得出陳巧巧的弦外之音,結合她往日為人和有些跋扈刻薄的性格,也只能往更符合她性格的方向去理解。
不過事實如此,人家就是比自己家裡過得好,不僅地多,有收成,房祿生還買了個大卡車,閒時跑運輸,或者把車租給別人,比地裡掙得還多。
據說前年有次房祿生在外面打牌,陳巧巧深夜找過去,房祿生起先贏了,她就沒喊,在旁邊看著丈夫打牌,還幫忙指揮,後來輸了,她不服氣,自己回家拿錢給房祿生,讓他贏回來,夫妻倆一夜輸了八千多。
這件事情在周圍幾個村都有流傳,一方面對此津津樂道,另一方面也在咂舌他家裡的底子厚,畢竟這年頭農村能從家裡拿出八千塊的,真的屬於鳳毛麟角。
從容自小性情寬厚,結婚後更慢慢培養出了很善於忍耐的性子,心裡面不快,但並未表現出來,仍與陳巧巧閒聊著家常。
陳巧巧扳回了自己孩子成績不好輸掉的面子,心情愉快,接下來倒也沒有什麼暗諷挖苦,不過說話時難免流露出一些驕傲。
比如問房祿軍準備出去打工的時候,她就感慨:“外面錢也難掙啊,背井離鄉的,人生地不熟,你家裡又沒有裝電話,有什麼事都不方便說……”
從容只是嘆了口氣,道:“在家裡掙不到錢啊,有什麼辦法?”
又聊了一會兒,陳巧巧就去喊房祿生回家去,房祿軍他們也就散了,房長安跟著爸媽送出門去。
房祿軍酒勁上頭,把人送走,又要去找爹孃問好,從容勸他沒勸住,無奈地嘆口氣,乾脆眼不見心不煩,回家去收拾。
房長明和房嫣然還在裡屋看電視,房長安幫著老媽收拾碗碟筷子,打量著她的表情,小聲問道:“媽媽,像生大爺這樣外面跑運輸的,一年能掙多少錢?”
從容對這個兒子最近展露出來的成熟已經不算很意外了,猶豫一下道:“不大清楚,幾千塊錢總有吧。”
“那不少了。”
房長安點點頭,隨即笑道:“不過說多也不算很多吧?生大娘說著好像多了不起似的,您別跟她一般見識,說不定過幾年,就有她到我們家來巴結奉承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