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機鋒論壇才剛剛起步,it之家還沒創辦,htc還沒正式進入大陸市場,手機都是透過水貨渠道流入,三星在研發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雖然也有安卓手機,但並不是很重視,等到明年的蓋世s1開始,才會真正火起來。

這個時間段,安卓在智慧手機領域只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嬰兒,國內的安卓系統發展更是一片蠻荒。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需求,洛神“系統”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現,在各種成分的“自來水”傳播下,很快就聚集了相當一批的使用者,甚至有一些沒有安卓智慧手機,或者手機還沒適配的人,居然也在洛神社群裡面跟著灌水。

除了使用者之外,洛神社群內也陸續吸引了一些民間大神,經過接觸之後,有一人在年末辭職加入了古詩詞,沒辦法,給得實在太多了。

洛神社群在國內發燒友內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古詞手機也即將進入測試階段,主要零部件都已經談妥。

他自己這段時間基本都是天南海北的亂跑,光北美就去了三趟,沒辦法,晶片相關的供應商都在那邊。

很多人聽到手機晶片,基本就認為等同於手機處理器,這其實是一個傳播過程之中導致的概念混淆。

後世最為出名的“手機晶片”有三家,華為的麒麟系列、高通的驍龍系列、蘋果的a系列,其中麒麟980、990等,驍龍865、888等,都被稱作soc,其中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ai處理器,麒麟970首次整合,此前兩家都沒有),以及基帶;

而蘋果的a系列晶片只有cpu和gpu,負責手機訊號的基帶並沒有,因為蘋果設計不出來,選擇的是從高通買基帶。

也就是說,麒麟和驍龍都是cpu、gpu和基帶三合一,蘋果是二加一,也叫“外掛”,在基帶研發難度極大——尤其是專利限制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也有弊端。

比如歷代蘋果手機,在使用行動網路的情況下,續航明顯要比無線網路情況下降低太多,所有手機使用行動網路都比無線網路更耗電,但搭載華為、高通兩家處理器的手機消耗情況明顯優於蘋果。

所以很多手機up住評測蘋果手機續航的時候,基本都是連線wifi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當然,蘋果也有優勢,軟硬體一體帶來了極其強大的最佳化能力,某高管曾說再最佳化也不可能違揹物理規律,把三千毫安電池的續航最佳化超過四千毫安,這屬於很明顯的偷換概念,續航的物理規律可不止是看電池大小,還有功耗!

蘋果手機在日常使用的情況下,功耗控制要比各大流氓軟體群魔亂舞的安卓手機強大何止一倍兩倍!

&nax系列,3000毫安出頭的電池,日常使用的情況下,續航能力要勝過大部分4000毫安電池的安卓手機。

其中又以某米為代表,人家把三千電池的續航能力往四千最佳化,它把四千電池的續航往三千“最佳化”。

不過也得分場景,功耗控制大多來自於對流氓軟體的管制,在持續亮屏使用、打遊戲等情況下,沒有功耗的差異,大電池的優勢都是踏踏實實的。

至於蘋果手機的訊號問題,外掛基帶並非主要緣故,包括從iphone7開始使用(7開始混用)因特爾訊號基帶,一直被噴因特爾基帶太坑爹,不如高通,其實完全就是給蘋果背鍋:

因特爾訊號基帶固然不如高通,但蘋果手機的訊號差,完全是因為蘋果的訊號設計能力太垃圾,尤其是跟秒天秒地的a系列晶片一比,簡直對不起那個蘋果標。

當然,也就是因為那個蘋果標,所以噴高通噴因特爾,反正就是不能噴蘋果。

後世手機晶片廠商,基本只剩下華為海思、高通、蘋果、聯發科寥寥幾家,其中華為、蘋果都是自產自銷,真正坐在這個牌桌上的有力玩家只有高通和聯發科兩家,其中高通又比聯發科強勢何止一點半點。

不過在09年的時候,智慧手機晶片剛剛起步不久,德州儀器、因特爾、三星、英偉達、聯發科、高通等各大廠商“群雄割據”,高通沒有後來雄霸天下的英姿,聯發科也沒被小米一腳踩地上;

華為海思在這個領域還沒起步;蘋果在08年收購了pa&ni公司,明年將會隨同劃時代的iphone4釋出第一款a系列處理器a4,不過是定製晶片,a5才是自研cpu,真正走上a系列默秒全的道路。

直到十多年之後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華為海思在被制裁的絕境之下把牙膏管擠爆,麒麟9000才看到了a14的背影,高通驍龍888則又一次跌倒在火坑裡面,也算是在某個角度上“助力”麒麟十多年的追趕道路,使其在“死前”完成,結束了此前從麒麟980開始的雙方各自領先半年的竟跑。

(作者按:寫於2021年7月,經過大半年時間,從各自手機的綜合體驗來看,麒麟9000完勝驍龍888,包括遊戲體驗。)

不過驍龍可以繼續迭代補救,並且即便是火坑,其他手機廠商也得搶著往裡面跳;麒麟則被一道又一道制裁禁令鎖死,試圖艱難掙扎出一條希望渺茫的求生道路。

因為各個廠商的宣傳,手機晶片在後世已經幾乎等同於移動處理器,然而實際上一臺手機使用到的晶片要多達幾十片,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dps(數字訊號處理)晶片、isp(影象訊號處理)晶片、射頻晶片、音訊管理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導航晶片、藍芽晶片等等。

比如華為明明擁有5g主導權和5g晶片,卻偏偏在21連續釋出多款4g手機,就是因為空有5g晶片,但5g濾波晶片被卡住了。

濾波晶片是射頻晶片之一,基帶+射頻才能實現手機通訊功能,而在射頻領域,95%的市場都被美日公司佔據,國內公司在這個領域成果和市場幾乎為零,海思同樣未能突破。

&nate20開始,華為就已經把射頻中的功率放大器和低噪聲放大器換成了自研,但一方面,濾波是射頻中最難攻克的領域,另一方面,給海思的時間太短太短了,任務也太重太重、太多太多了。

回到正題上,因為洛神ui可以刷機使用,古詞手機本身的宣傳賣點就是價效比,引數就十分重要,其中的主要引數也就是後世哪怕普通消費者也都已經耳熟能詳的幾個領域:處理器、螢幕、攝像頭、電池。

這也都是以小米為主要代表的手機廠商一直努力宣傳的結果,這並非貶義,從手機商場的角度來說,小米這家公司有太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更加明確突出了宣傳賣點,比如手機處理器、螢幕解析度、拍照畫素……都是如此。

事實上,手機處理器頻率高、效能強,手機不一定不卡,螢幕解析度高,螢幕不一定清晰,攝像頭畫素高,拍照不一定好——但消費者不懂!

小米將手機各個領域都給“資料化”,解析度、畫素、跑分,可以很直觀地讓消費者感受到差異,這毫無疑問是有利於宣傳的,而且不算虛假宣傳,人家說的都是實話,我說我螢幕解析度比蘋果高,確實更高,可沒說我螢幕顯示比蘋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