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房長安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不讓上大學”這種事情跟沈誠立、舒眉聯絡起來,也太違和了,難道又要讓她出國留學?

可就算出國留學,也不如等到在北大讀完本科之後再去更好啊!難有不讓讀大學的道理?

“嗯~”

小姑娘聽出了他的難以置信,拖著小奶音又重重強調一遍,“是真的!”

“你先彆著急,慢慢說。”

“是這樣的,我們不是剛剛聊完嘛?”

沈墨有點苦惱,但並沒有很急迫和慌張,以沈誠立與舒眉的一貫風格,應該也是以商量、說服為主,很少真正強逼她做什麼。

“我們說完之後,我爸爸媽媽就跟我談話,說讓我先報考,等錄取結果下來,開學的時候,去幫我半休學……”

“休學?”

“嗯,休學一年,等明年開學的時候再去讀大學。”

“為什麼?”

房長安難以自制地心裡一沉,因為一般這種情況,都是身體有病之類的情況,但怎麼看沈墨也不像是有什麼病症的樣子啊!

“他們說我年紀太小了,要我休學一年,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然後再去讀書,不然只知道讀書,要讀傻了……”

“呃……”

如果沈誠立和舒眉能聽見閨女的話,大概要氣得瞪她好幾眼,說絕對不是原話,不過其實意思卻差不多。

沈墨三歲多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沈葆國夫妻倆平日也忙,因此早早把她送進幼兒園,後來一路讀書,平均都要比同學們小兩歲,原本是打算在某個時候留級的,結果小姑娘一路都是成績位列前茅,高考憑藉自己能力進入清北,哪怕放眼全國,也是極優秀的一批人了。

大多數人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是十八九歲,她今年按週歲,還沒滿十七!

當然,這並非是沈誠立與舒眉想要讓她休學一年的主要緣故,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夫妻兩人對當前國內學校環境的不滿或者說不放心。

站在宏觀角度,以國情來說,確立當今國內教育體系的時候,這是最適合中國的,尤其是高考,多年的發展結果同樣說明了這一點,恢復高考以來,一所所學校共同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工人。

這也是進入世貿體系之後中國能夠接收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因素。

然而另一個事實上,國內的精英,不論是從商、從政的人,他們的子女都被送到了國外,許多都是從小就送到了國外。

這裡面有許多因為個體而不同的複雜緣故,但最最重要的事實是,西方國家進行的“精英教育”更符合他們的需求,當然受他們的青睞,因為所謂精英教育,就是把他們這些精英的孩子培養出“精英”——更通俗的說法,就是讓他們後代繼續當“人上人”!

國內的教育體系更像是成批次的人才流水線,一年復一年的給國家提供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斷的同標準的優質建設人才;而這些精英,他們知道這種人才流水線的優勢,也明白劣勢,並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被送到流水線上被塑造:

這種流水線上自然會有優質“產品”,畢竟人口基數太大了,但絕大多數,會“泯然於眾”——這是個相對的概念,對於多數國人來說,受教育就已經改變了命運,在往上走,而對他們來說,平等就意味著“降級”,這是他們絕不希望看到的。

他們本身就是精英,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依舊是精英,他們對孩子的規劃與期待,就算回國,也是管理流水線的人,絕不是到流水線上去工作。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教育資源的私有化、資本化加劇,教育環境愈發惡化,這種情況下,稍微有能力的人,都會打破頭的想把孩子往國外送。

五年前,沈誠立與舒眉正式回到雲龍的時候,就已經想過直接把她送到國外去,因為那時候太小,實在捨不得,也擔心她自身分辨能力太差,到了國外受影響太深,因此打算等到高中。

之後又因為沈墨反對,加上她來到市一中之後成績步步攀升,讓夫妻倆看到了她在國內教育體系裡面“冒尖”的可能,才最終同意她繼續在市一中讀書。